当前位置 : 首页 》新闻咨询讯 》公司动态
国资国企改革新规与简析周报 (20220829-20220904)
阅读数:1353
 

2022.08.29-2022.09.04

来源:南京卓远

作者:西北公司

本 期 目 录 |

一、国资国企改革政策及简析 

1、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

2、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等13部门联合印发《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

3、遵义市国资委印发《遵义市国资委监管企业资产租赁暂行管理办法》

二、国资相关新闻

1、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巩固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补短板强弱项专题推进会

2、央企专业化整合!检验检测类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工作开启

3、浙江省科技厅7家企业股权管理正式移交省国资运营公司

4、云南国资国企全力推动全省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

5、“云”来了!湖南国企数字化转型再迈一大步

6、上海国资国企全方位助力临港新片区发展

7、全国首批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上市 深圳国资国企创下两项新纪录

 

 

一、国资国企改革政策及简析

 

1、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

发文机关: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务院国资委等7部委

发布时期:2022-08-29
官网链接:https://www.miit.gov.cn/zwgk/zcwj/wjfb/tz/art/2022/art_4ccbd89465cc4336b88b19a02bbf473b.html

丨政策简析丨

主要目标方面,通过5-8年时间,电力装备供给结构显著改善,保障电网输配效率明显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及示范应用不断加快,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基本满足适应非化石能源高比例、大规模接入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能力累计超过2亿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备供给能力不断提高,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备满足12亿千瓦以上装机需求,核电装备满足7000万千瓦装机需求。

《行动计划》紧紧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坚持系统谋划,加强各部门政策间的衔接,统筹推进电力装备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和推进能源强国建设背景下,聚焦解决电力装备发展中的难点、重点、特点问题。注重可操作性,围绕供给结构改善,电网输配保障效率提升等目标,部署了重点任务和措施。二是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在发展方向上,既加快传统煤电装备改造升级,又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实现电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与安全可靠供应相统一;在发展路径上,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既注重研发创新,又支持“走出去”,在新发展格局下推进电力装备高质量发展。三是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注重强化企业市场和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着力加强共性技术和公共服务平台供给,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四是强化创新驱动和示范引领。注重创新驱动,瞄准电力装备创新发展方向,建立健全产业创新体系,构建龙头企业为引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创新生态。注重示范引领,开展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加快推进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支持试点应用,培育应用新模式新业态。

《行动计划》重点围绕火电装备、水电装备、核电装备、风电装备、太阳能装备、氢能装备、储能装备、输电装备、配电装备、用电装备等电力装备10个领域,提出六项行动。

装备体系绿色升级行动。统筹发输配用电装备供给结构调整,聚焦火电装备、水电装备、核电装备等电力装备10个领域,围绕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加速发展清洁低碳发电装备,提升输变电装备消纳保障能力,加快推进配电装备升级换代、提高用电设备能效匹配水平,推进资源循环利用。电力装备技术创新提升行动。坚持创新驱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产业创新体系和产业发展生态,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在电力装备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培育一批产业集群。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行动。深化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加快电力装备产品形态、研发手段、生产方式与服务模式创新变革,推进数字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在电力装备领域培育若干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和示范园区。技术基础支撑保障行动。以市场为主体,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完善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引导产业规范发展。推广应用模式创新行动。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推进应用创新和推广,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在电力装备领域建设3-5家试验验证平台,开展典型场景应用试点,培育形成一批优质品牌。电力装备对外合作行动。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围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入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鼓励优势电力装备企业以多种方式加快走出去。加强国际产业合作,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2、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等13部门联合印发《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

发文机关: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等13部门

发布时期:2022-08-29
官网链接:https://www.ndrc.gov.cn/xwdt/tzgg/202208/t20220829_1334211.html?code=&state=123

丨政策简析丨

8月29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发布“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养老托育服务业纾困扶持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出台包括房租减免、税费减免、社会保险支持、金融支持等26条政策措施纾困扶持养老托育服务业。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养老托育服务业面临较多困难。文件要求,养老托育服务机构属于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范畴、承租国有房屋的,一律免除租金到2022年底。其中承租国有经营用房的,各地区可在此基础上研究出台进一步减免措施。

其中,教育、科研等系统的有关单位和机构出租房屋的,鼓励其对养老托育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租金减免。出租人减免租金的可按规定减免当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减免养老托育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承租人房屋租金的出租人,鼓励国有银行按照其资质水平和风险水平给予优惠利率质押贷款等支持。因减免租金影响国有企事业单位业绩的,在考核中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认可。

文件还提出,2022年,各地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托育服务机构按照50%税额顶格减征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六税两费”。此外,养老托育行业纳税人可按规定享受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一次性全额退还存量留抵税额的留抵退税政策。

金融支持措施方面,文件提出开展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试点,支持金融机构通过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向普惠养老服务机构提供贷款,根据试点情况,在对政策进行评估完善后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同时,引导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继续按市场化原则与养老托育领域的中小微企业(含中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自主协商,对其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努力做到应延尽延,延期还本付息日期原则上不超过2022年底。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企业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拓宽养老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

文件还提到其他支持措施,如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大对养老托育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将养老托育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鼓励地方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对老年人助餐服务给予适当支持等。

3、遵义市国资委印发《遵义市国资委监管企业资产租赁暂行管理办法》

发文机关:遵义市国资委

发布时期:2022-08-30
官网链接:http://gzw.zunyi.gov.cn/zwgk/zfxxgk/xxgkml/zcwj/zcfg/202208/t20220830_76282643.html

丨政策简析丨

为切实加强监管企业资产租赁管理,进一步规范监管企业资产租赁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遵义市国资委印发了《遵义市国资委监管企业资产租赁暂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明确遵义市国资委监管企业资产租赁的底价确定、租赁期限、决策程序、招租程序等内容,指导市国资委监管企业资产租赁工作规范化开展。

企业资产租赁底价应当主要根据市场价格、供需情况以及资产的实际状况、资产的价值补偿等因素综合确定。土地、房产、建(构)筑物以周边相同地段,类似功能、用途为参照物的市场租赁价格作为确定租赁底价的主要参考依据;机器设备以同类机器设备的市场租赁价格作为确定租赁底价的主要参考依据。

资产租赁期限一般不超过5年(含5年)。特殊情况可以适当延长,原则上不得超过10年,根据资产特性及市场需求,认为资产租赁期限确需超过10年的,需提交企业董事会集体审议通过,但最长不得超过20年。到期后重新公开招租。

资产租赁采取先收取租金后交付使用的形式。企业可视其出租资产情况收取不低于出租资产一个月租金的承租保证金,承租保证金与第一期租金同时收取。租金一般按月、季、半年、一年或一次性收取。

决策程序。企业制订招租方案,应当包括但不限于租赁资产的基本情况、租赁方式、租赁期限、租赁底价、允许或限制经营的范围以及其它特别约定条款等内容。招租方案制订完成后,应当按照公司章程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决策,形成书面决议或会议纪要。

招租程序。企业账面价值100万元以上的资产对外租赁,应当按照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履行相应决策程序后,在产权交易机构公开进行。资产账面价值在100万元以下的,由企业按照公开、竞争和价高者得的原则,履行相应决策程序后公开进行招租。资产账面价值在100万元以上,或租赁期限超过5年的,须在产权交易机构公开进行招租。企业资产租赁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其他有关规定,与承租方签订规范的资产租赁合同,并按照合同约定加强合同履约管理,保证资产租赁合同正常履行。

 

 

 

二、国资相关新闻

 

1、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巩固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补短板强弱项专题推进会

 

9月1日,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以视频形式召开巩固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补短板强弱项专题推进会。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国资委党委委员、秘书长彭华岗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续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意义,切实提升补短板强弱项的紧迫感和针对性。要聚焦五大类任务,进一步精准动态高效推进补短板强弱项工作。公司治理相关任务要聚焦权责清晰,提升前置事项清单的精准性、分批分类落实董事会职权、提升外部董事履职能力素质;“三能”机制相关任务要聚焦普遍激活,通过巩固“总部机关化”专项治理成果、刚性兑现考核结果、强化对科技创新人才的精准激励等方式推动“三能”机制在各层级常态化运行;资源优化配置相关任务要聚焦核心竞争力,努力在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上迈出新步伐;上市公司相关改革任务要聚焦示范引领,优化股权结构、加大授权放权力度,推动上市公司成为市场化经营机制的先锋表率,推进混改企业深度转换经营机制;国资监管相关任务要聚焦提升监管效能,强化上下联动、做好集中统一监管“后半篇文章”、推进企业内部监督协同、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更好发挥“三化”监管优势。要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基础工作,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填平补齐、精准提升、培训动员、穿透激活、贯通疏解、经验引领等多种措施,找准努力方位,鼓励创新性深化改革,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中国大唐、南航集团、华润集团、河北省国资委、四川省国资委等5家单位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国资委有关厅局和直属单位负责同志,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2、央企专业化整合!检验检测类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工作开启

 

日前,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下称“中国中检”)与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下称“通用技术集团”)签署合作协议,两家央企所属检验检测企业实施专业化整合,并同步开展中国中检股权多元化改革。

多位业内专家表示,今年在国企改革领域,央企重组整合是“重头戏”,上市公司层面的运作也逐渐进入实施阶段。未来能源、汽车、运输和军工等领域的重组料加快,电力装配、现代物流、海工装备、战略资源、新能源、高端制造和数字互联等领域整合有望提速。

此次整合前,中国中检是中央企业中唯一以“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计量”等为主业的综合性质量服务机构。通用技术集团成立于1998年,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旗下拥有沈机股份、中国汽研、环球医疗、中国医药4家上市公司。

“通过这次专业化整合,中国中检进一步巩固了国内第一的位置,成为全球排名第九的综合质量服务机构。”中国中检党委书记、董事长许增德表示,集团将以此次专业化整合作为跨越发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新起点,聚焦主责主业,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专业化运营、区域化管理、国际化发展,持续推进多种方式的专业化整合。

通用技术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集团所属中国汽研、检科测试两家公司通过重组整合加入中国中检,进入了行业发展“主赛道”,将获得更高的发展平台和更大的成长空间,有利于业务做强做优做大。对通用技术集团自身而言,这次专业化整合有利于集团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集中资源做强做优机床装备、医疗健康等核心主业,进一步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功能作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在签约仪式上强调,要积极服务国家战略,进一步推动中国中检做强检验、检测、认证、标准主业,围绕先进制造、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打造符合我国产业实际的技术标准和质量合格评定体系;充分发挥头部企业作用,更好引领带动检测行业发展;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强整合融合,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步伐。

 

3、浙江省科技厅7家企业股权管理正式移交省国资运营公司

 

8月31日,浙江省科技厅划转企业股权管理移交会议在杭州举行,省科技厅下属7家国有企业股权正式划转浙江省国资运营公司,这是浙江省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纵深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的又一成果。划转后,省国资运营公司将进一步推进科技类板块专业化运作,按照科创运营平台“一体两翼、多点协同”的战略规划,着力打造国家级孵化器和“一站式”科创服务综合体。

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在国资国企改革领域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形成国资监管“一盘棋”的重要举措。划转纳入集中统一监管后,有利于发挥专业化国有资本运营平台作用,不断探索国有资本运营的新路径,进一步推动科创资源整合、提升产业能级,更好地发挥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引领带动作用。省国资委一级巡视员沈建平在会上表示,希望划转企业有关各方全面加强对接,有序接收、平稳过渡、融合发展,有效融入省属国资国企监督管理体系。同时,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转型升级,深化产权制度、治理机制、内部三项制度等改革,完善创新机制、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功能作用,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续加强国企党的建设,深入推进实施“全企一体、双融共促”工程,凝聚改革发展向心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划转前夕,省国资运营公司已新设组建浙江富浙科技有限公司,将浙江广安科贸有限公司与此次划转的浙江省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浙江科技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浙江天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天科高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股权整体注入,整合形成以科技投资为核心、科技孵化和科技综合服务为两翼的全新平台。此次划转后,浙江富浙科技有限公司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军民融合、科技咨询等多项科技服务特色业务,同时加快计算机软件开发、微生物技术研发和公共安全管理等投资业务发展。

接下来,省国资运营公司在做好划转企业融合整合发展工作、确保平稳过渡的同时,将进一步扶持富浙科技公司完善创新机制、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功能作用,集聚技术、资金、人才等创新资源,在助力浙江省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中展现更大担当作为。

 

4、云南国资国企全力推动全省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

 

2012年至2021年,云南省属企业在环保各方面累计投入275.96亿元,着力打造“绿色国资”。省国资委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绿色国资建设的实施意见》,组建了云南省绿色城市更新集团、云南省健康产业发展集团、云南省绿色环保产业集团、云南省绿色能源产业集团4大绿色产业集团,国资国企全力推动全省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支撑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绿色只联系显担当

保护优先,开发服从保护。省国资委引导省属企业大力投资生态保护项目:云南建投集团按照“一湖一策”治理理念,全面参与洱海、程海、泸沽湖、阳宗海、抚仙湖等7个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构建高原湖泊生态治理长效机制。

云南康旅集团以云南水务为平台,不断发挥技术优势,聚焦水务和固废两大板块,持续深耕供水、污水处理、再生水回用、危废处置、垃圾焚烧发电等领域。在全省75个县市有供排水项目,覆盖了约800万人口,拥有污水处理专利28项、固废专利35项,完成了在全国26个省份布局,实施了南亚东南亚4个国家的水务资源整合。云南水务从洱海源头进行治理,累计投入约50亿元,每天截留8000多吨农村生活污水,探索出了点线面相结合的洱海流域系统性生态环境治理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天化集团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方面共投入超过52亿元,大力开展绿色矿山、绿色工厂、绿色产品“三绿工程”建设,全面推进节能降耗、治污减排和资源利用,以行动践行绿色担当。据悉,云天化集团累计矿山复垦植被超过6万亩,可复垦植被率超9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累计获评7座绿色矿山、15个绿色工厂、91个绿色产品。云南农垦集团积极参与洱海治理保护,探索“水稻+”绿色种植模式,在洱海流域的湾桥镇、喜洲镇、上关镇开展水稻绿色种植1万多亩,共计减少500吨化肥施用量,减少1.5吨农药施用量,为洱海保护、乡村振兴、粮食安全及打造“绿色食品牌”贡献力量。

绿色发展见成效

云南贵金属集团在汽车尾气催化转化技术研发、催化净化核心技术、催化转化生产工程技术方面具有行业领先的技术水平,填补了多项行业技术的空白,建成机动车催化剂国六自动化生产线,所研制的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剂产品满足国六及更高标准排放要求,并批量应用于我国汽车、内燃机等生产制造企业。依靠创新驱动,云天化集团全面实施绿色转型,让绿色发展与高质量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千方百计降低能耗物耗,实现废气超低超净排放、废水近零排放,将每一个工厂都打造成为所在区域、所在园区的绿色工厂。云锡集团积极推进锡冶炼万元产值能耗持续下降,利用烟气余热进行发电,减少废气排放。锡冶炼工厂作为云南省首个“退城入园”标杆项目,创造了全球锡冶炼“五个世界之最”行业新标杆。建设云南首个“光伏+生态修复”大型新能源项目—中澜·云锡尾矿库光伏电站群项目,同时实现绿电供应、矿山尾矿库生态修复和资源增值。云南航产投集团全面推进机场油改电、地面电源替代飞机辅助动力(APU)装置、充电桩建设等项目,建成覆盖省内机场的能源一体化管理平台,不断提高能耗精细化管理水平。

保护生物多元性有创意

云投集团积极践行生态环保责任,守护云南绿水青山。集团下属野象谷景区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救助野生亚洲象20余头,成功繁育9头健康小象,成活率100%,主导完成3项云南省地方标准,填补国内亚洲象保护标准空白,为亚洲象濒危物种保护作出重要贡献。云南建投集团实施的丽江市林业生态扶贫项目,是全国首例林业生态治理与生态扶贫相结合的政策性PPP项目,项目建设包括国家储备林工程7.4万亩、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工程11.69万亩、生态修复工程2.75万亩等。云南康旅集团旗下各大景区景点均是全省乃至全国生物多样性代表性区域。云南康旅集团在这些区域投入大量资金,创新性地解决了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多样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5、“云”来了!湖南国企数字化转型再迈一大步

 

8月31日,湖南省国资云启动仪式暨国企数字化转型专场活动在长沙举行。湖南省副省长、省国资委党委书记陈飞会见了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华为云计算公司CEO张平安。

启动仪式上,湘投集团与华为公司签约。在华为的技术赋能下,由湘投集团改组成立的湖南省国智云科技有限公司将承担起投资、建设、运营湖南省国资云的职责。

湖南省国资云是省国资系统自己的云平台。建成全省国资国企统一国资云,将推动省属企业信息化建设从“烟囱式”向云端融合发展,实现资源集约、服务共享。除了提供计算和存储资源以外,国资云平台将部署和推广优秀的国资企业数字化应用,可以服务于企业管理、企业生产、企业营销、企业采购等方面,满足国企共性需求。

据了解,湖南省国资云启动仪式是今日开幕的2022互联网岳麓峰会的分场活动。岳麓峰会举办九年,已成为湖南的一张靓丽名片,见证了湖南数字经济加速驶入发展“快车道”。

2021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3万亿元,增长17%,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高新技术企业、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双突破万家。在此期间,湖南省属监管企业在能源、矿山、农业、基建、工业制造等方面打造了许多具有湖南特色的产业数字化转型案例,涌现出湖南钢铁集团、中联重科等优秀的行业数字化转型引领企业。

 

6、上海国资国企全方位助力临港新片区发展

 

长期以来,上海国资国企积极参与临港新片区建设,立足主业共同助力新片区高质量发展。

上海城投集团:打造“城市物业管家”更广领域服务新片区。上海城投集团落实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的战略合作协议,以进一步打造新片区“城市物业管家”为目标,整合城市服务相关资源,成立上海兴合置业服务有限公司。

国泰君安:推动金融服务与科技创新双向赋能。国泰君安参与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开放试点。国泰君安为助力临港新兴金融业建立了上海临港国泰君安科技前沿产业基金与国泰君安临港新片区创新型机构,服务临港新片区加快形成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的前沿产业集群。

海通证券:为实体企业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海通证券发挥“投、融、保、研”和财富管理业务联动优势,助力临港新片区经济社会发展。海通证券主导发行了上海地产自贸区人民币债券和临港投控交易所公司债券,积极支持新片区基础设施建设。

临港集团:科技赋能新型国际贸易发展。上线“国贸公服”数字平台,包括功能型门户网站和智能小程序两大应用窗口。通过集合商事登记、政策咨询、资质办理等一站式企业智慧服务,以及基于大数据的企业画像评估、贸易合规支持及综合金融服务,为企业及金融机构等提供一站式的数字化集成解决方案。

上汽集团:整合产业链优势资源及强大技术实力。由上汽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汽AI LAB)主办的“上汽AI LAB入驻临港——暨高级别自动驾驶2.0技术架构发布会”在临港举行。该方案整合上汽集团产业链优势资源,实现以业务驱动为主的技术成果转化,推动自动驾驶在城市场景中的规模化落地应用,促进临港地区的智能化、网联化、规模化发展。

华建集团:用“智绘”之笔助力临港新片区跑出发展加速度。华建集团上海现代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临港入驻仪式举行。现代院作为城乡规划、人居环境、园区建设、城市更新等专项业务领域的实践者,为打造高品质临港新片区提供了扎实的专业技术支撑。

 

7、全国首批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上市 深圳国资国企创下两项新纪录

 

8月31日上午,全国首批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举行上市仪式,以市属国企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原始权益人的红土创新深圳人才安居保障性租赁住房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红土深圳安居REIT,证券代码:180501)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深交所首单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产品。

REITs是一种资产的上市方式,指通过证券化方式,将具有持续、稳定现金流的不动产资产转化为流动性较强、标准化的上市金融产品。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就是以保障性租赁住房为基础资产,以产生稳定的租金收益为支撑发行公募REITs,以未来产生的运营现金流为投资人主要收益来源的金融产品,有效连接保障性住房租赁市场和资本市场。红土深圳安居REIT创造了机构投资者网下询价倍数全国最高(133倍)、公众认购倍数全国最高(254倍)两项新纪录,上市当日开盘即涨停(涨幅达30%),得到广大投资者高度认可。

从市国资委了解,人才安居集团在“十四五”期间将承担深圳三分之一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任务。此次国内保障性租赁住房基础设施REITs的推出,将有助于拓宽保障性租赁住房运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高效筹措资金资源,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供应,更有效地满足广大深圳市民对于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巨大需求。

当天,北京保障房、厦门安居集团两只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同步上市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