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新闻咨询讯 》公司动态
国资国企改革新规与简析周报 (20221010-20221016)
阅读数:357
 

2022.10.10-2022.10.16

来源:南京卓远

作者:西南公司

本 期 目 录 |

一、国资国企改革政策及简析 

1、《市国资委党委 市国资委关于加强市管、委管企业对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监管的意见(试行)》

二、国资相关新闻

1、福建省宁德市国资委:健全薪酬激励机制 增添企业发展活力

2、中国电科: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落地见效

3、山东省国资委召开主任办公会议 研究加强省属控股上市公司价值管理和深化省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事项

4、陕西持续加强央地合作,推动互利共赢高质量发展

5、新疆首支百亿元产业引导基金揭牌成立

6、中豫信增获评AAA主体信用等级,擦亮全国债券市场上的“河南招牌”

 

 

一、国资国企改革政策及简析

 

1、《市国资委党委 市国资委关于加强市管、委管企业对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监管的意见(试行)》

发文机关:天津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时期:2022-10-09
官网链接:http://sasac.tj.gov.cn/ZWGK1142/zcwj/wjwj/202210/t20221012_6006772.html

丨政策简析丨

优化对相对控股企业的管控模式。国有股东要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框架下,按照市场化规则,以股东角色和身份参与相对控股企业的重大决策和经营管理,注重通过股东(大)会表决、推荐股权董事等方式行使股东权利,实施以股权关系为基础、以派出股权董事为主要依托的治理型管控,避免“行政化”管控。市管、委管企业和国有股东要依法科学合理界定与相对控股企业的权责边界,不干预企业日常经营活动,避免行权履职越位、错位,加快实现从管企业向管资本的转变。对相对控股企业按照国资监管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需要由市国资委或市管、委管企业批准决定的事项,要探索实行不同于国有独资、全资和绝对控股企业的报批程序,可在相对控股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审议相关事项前,由国有股东履行报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并由国有股东代表按照市国资委或市管、委管企业的意见在股东(大)会、董事会会议上进行表决。要按照《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股权代表管理指导意见》(津国资〔2019〕9号)和企业相关制度规定,加强对股权董事的履职支撑服务和监督管理、考核评价,确保国有股权董事行权履职体现国有股东意志,维护国有股东合法权益和相对控股企业整体利益。

明确需国有股东决策事项。市管、委管企业可根据国资监管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并结合对所属企业授权放权情况,通过清单形式明确相对控股企业需要国有股东决策的事项范围。对清单内事项,按照市管、委管企业相关规定,由国有股东代表事前征求国有股东意见,并依据国有股东意见在董事会、股东(大)会会议上发表意见;清单以外决策事项,按照相对控股企业章程履行决策程序,由国有股东代表独立发表意见,国有股东对此类事项实行事前备案管理。

完善相对控股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国有股东要引领其他股东在相对控股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发挥章程在相对控股企业公司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以资本为纽带、以产权为基础,依法合理设置并清晰界定相对控股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党组织的权责关系,完善议事规则,确保按章程行权、依规则运行,形成定位清晰、权责对等、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对符合相关条件的相对控股企业,要落实其董事会的中长期发展决策权、经理层成员选聘权、经理层成员业绩考核权、经理层成员薪酬管理权、职工工资分配管理权、重大财务事项管理权和产权管理等职权,维护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非公有资本股东的积极作用,依法确定非公有资本股东提名和委派董事的规则,建立各方参与、有效制衡的董事会,促进非公有资本股东代表有效参与公司治理。

 

 

 

二、国资相关新闻

 

1、福建省宁德市国资委:健全薪酬激励机制 增添企业发展活力

 

近年来,福建省宁德市国资委以考核为抓手,引导市属国企通过建多元发展通道、重业绩考核导向、设专项奖励激励,实现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新颜,企业发展质量效益双提升。截至2022年8月31日,宁德市属国企资产总额730.2亿元,同比增长5.5%;实现营业总收入44.27亿元,同比增长76.5%;实现利润总额3.08亿元,同比增长16.4%。

畅通多元发展通道:建立等级晋升、薪酬晋档等通道,为有能力的职工变“轨”换“道”提供空间,打破职业发展瓶颈。一是建立双轨制发展通道。建立管理岗、技能岗、技术岗等“多轨制”发展通道,并在薪酬设计上向高技术技能人才、核心关键岗位职工倾斜,实现同等条件下技术技能岗比管理岗人员年工资高约5000元。二是打通等级晋升纵向通道。设立技术技能人员“晋升特区”——搭建从“基层技术员”到“高级专家”5个职位等级成长阶梯,其中“高级专家”年薪可达20多万元,薪酬待遇超过公司高管,切实打破晋升“天花板”,让技术技能人才有奔头。三是畅通绩效晋档横向通道。打破以往职级不提薪酬不变的做法,建立动态横向调档调薪模式,激励技能人才比学赶超。如闽东电力公司同一职级技能人员岗位工资分8个薪档,年度考核连续4年合格或连续2年优秀的上调1档,业绩特别突出的适时调档,不合格的下调1档,调资1档年薪可增近3000元。

建立多元考核机制:强化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的薪酬分配机制,切实克服平均主义、“平衡”观念。一是强化日常考核。将企业部门、职工的考核周期细化到季度、月度,并根据岗位分工将部门与个人的考核结果按3:7或2:8的比例计算综合评分,作为职工兑现月度绩效薪酬的依据;建立企业高管经营业绩动态考核机制,对落实上级交办任务不力或企业经营出现重大风险的,予以实时扣分,落实绩效薪酬扣减。二是突出专项考核。着重提高绩效工资在工资总额中的比重,根据企业行业特点及年度重点任务,设置专项考核目标,用以评定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严格落实考核兑付,确保薪酬增减与经营业绩浮动同向联动。如2022年,以增创效益、提升资质、防范风险为考核内容,以“工程项目利润率”为重点指标,对5家施工类企业开展专项考核,考核不合格企业,扣除绩效年薪,同时降低集团公司负责人薪酬水平。三是完善定期考核。按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次评定企业经营班子及个人年度考核结果,对应薪酬系数,合理拉开薪酬差距,2021年度同企业同职级负责人绩效年薪差距达3万元;任期业绩考核设置三重递进式目标,匹配不同任期激励收入额度,未达到保底目标的取消任期激励,考核不合格的退出现职岗位。同时,在经营中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重大不良影响的,实行薪酬追索扣回机制。

构建多元激励体系:在符合条件的企业,支持采取增量利润分享等激励政策,增强激励穿透性、扩大激励覆盖面。一是聚焦企业管理人员,实施增量分享激励。突出对营收、净利润等核心经济指标,设定“保底、考核、挑战”三级累进考核目标,对超过考核目标的实施“增量分享”,激发企业班子成员比学赶超、真抓实干。2021年,市交投集团对超额完成经济效益指标的子企业领导班子成员进行奖励,增量分享奖金合计39万元,其中市交投医疗公司经营班子成员获得增量分享奖金29万元。二是聚焦技术关键岗位,实施项目贡献奖励。以市场化为导向,明确收入、利润目标与实施奖励激励进行挂钩,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按项目收益设立专项奖金,论功行赏。如市博创设计研究院公司2021年业绩突出人才获项目贡献奖金最高达17万元,实现多劳多得、优劳多得。三是聚焦一线技能人员,实施特殊岗位补贴。以技能人才薪酬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特设一线技能人员“驻站、驻场、驻岛津贴”“噪音补贴”等岗位补贴,2021年闽东电力公司发放一线技能人员津贴合计455万元,占工资总额3%,其中最艰苦岗位津贴达1.4万元,有效调动基层一线和艰苦岗位人员积极性。

 

2、中国电科: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落地见效

 

系统构建“1+5+37+N”制度体系,完成17个领域145项制度“立改废”,获评2021年度中央企业改革三年行动重点任务考核A级……成绩背后是制度体系建设激发的强大活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中国电科不断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夯实现代企业制度基础,将制度建设成效稳步转化为治理效能。

秉轴持钧 加强建章立制组织领导:“这是我们实践基础上的工作提炼和总结”。翻开近日发布的中国电科规章制度汇编,这本千余页250万余字的“工作手册”,涵盖集团制度体系框架、17大业务制度体系树状图,280项制度,是中国电科蹄疾步稳推进制度体系建设的生动实践。

中国电科党组高度重视制度体系建设工作,并作为保障改革发展和提升治理能力的一项顶层工作来推动,加大对治理体系、运行机制、管理规章体系顶层设计的研究力度,明确“覆盖全面、配套完备、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的总体目标,围绕新形势新任务统筹推进制度体系化建设,有效推动和保障集团公司发展战略有效实施。

顶层设计,谋篇布局。集团公司成立了制度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党组书记、董事长亲自谋划、亲自部署,通过制度体系建设部署会、推进会和专题会等,系统研究规章制度建设的目标任务、体系框架、工作思路及任务安排。成立全面深化改革办公室,牵头集团公司现代企业治理和改革顶层研究设计,负责制度体系建设等重大事项。

科学推进,统筹落实。在集团党组的统一领导下,中国电科以全局和战略高度谋划制度建设蓝图规划,稳步推进《集团公司治理体系、运行机制、管理规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集团公司2022年度规章制度体系化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实施,锚定建设目标、加强统筹谋划、顶层推动制度体系建设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

体系重塑 构建科学完备制度体系:“要加快督导‘急用先行’制度出台”“重点业务相关制度进一步支撑‘四大板块’主业发展”“配套制度内容要职责清晰,流程顺畅,要配套流程图推进信息化”……两年来,中国电科先后召开部署会、推进会和专题会10余次,在无数次打磨优化中,制度体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系统构建制度体系。立足“三大定位”主责、聚焦“四大板块”主业,进一步优化制度层级、分类、体系图及制度建设方向,构建以公司章程为统领,包含上中下3个层级、17大业务类型的“1+5+37+N”中国电科制度体系。

体系化开展制度“立改废”建设。全面梳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短板弱项,持续开展“立改废”,完善各领域基本制度和配套制度。截至8月,总部完成17个领域145项制度“立改废”,制修订制度达现行制度总量的50%以上。

同时,坚持建设和执行并重,召开全系统制度体系宣贯落实工作会议,推进制度建设向全级次纵深推进,强化制度体系评估督导检查,督促成员单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依法依规决策经营。

运转高效 制度体系建设成效初显: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中国电科坚持把改革蓝图细化为制度机制、把改革重点要求纳入制度体系,通过制度抓手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打通理顺“堵点”“难点”,有效提升治理效能,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石。

探索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个环节,修订公司治理顶层制度文件,完善“三重一大”事项清单,推动党的领导从顶层设计到制度、事项、流程、清单的逐级细化。规范治理运行,完善董事会专委会运行规则和配套制度,提升董事会运行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优化集团公司授权与成员单位行权管理,分类有序指导出资企业修订完善公司治理制度体系,切实增强了集团公司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对标对表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通过制度体系建设,推动集团战略规划、经济运行管控机制进一步建立,科技创新、军工管理等制度体系进一步支撑“四大板块”主业发展,党管干部与市场化选人用人的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财务金融、投资资产管理制度进一步有效支撑主责主业发展,大监督大风控的监督制度体系进一步聚焦重大风险防范。

制度建设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全面修订《集团公司规章制度管理基本制度》,确立建设与世界一流企业目标相适配制度体系的总体目标,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合法合规、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率导向的基本原则。明确制度内容必须做到落实上级要求到位、主体责任落实到位、战略规划匹配到位、人才组织保障到位、激励约束管理到位、监督管控支撑到位、管理效益效率提升到位的基本导向。明确集团通用制度定义要求,完善制度综合审查,健全制度“立改废”程序,强化制度执行效果评价,推动制度建设自上而下有效传动,确保成员单位制度建设与集团公司规章制度相互衔接、承接有序。

改革探索不停步,制度建设不止步。中国电科将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发挥制度牵引和保障作用,以制度建设持续凝练改革成果,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改革走深走实,不断提升企业治理能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3、山东省国资委召开主任办公会议 研究加强省属控股上市公司价值管理和深化省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事项

 

9月27日上午,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斌主持召开主任办公会议,研究加强省属控股上市公司价值管理、深化省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事项。

会议指出,加强省属控股上市公司价值管理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上市公司加强经营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会议强调,要突出质量效益提升理念,指导省属企业围绕主责主业,按照“做强做优一批、优化提升一批、调整盘活一批、培育上市一批”要求,分类优化上市平台布局,做优业绩。要推动省属企业和上市公司增强内生动力,夯实价值创造基础,结合企业发展需要和资本市场状况,开展再融资,实现价值合理回归。要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认真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强化现金分红决策机制,提高对投资者的回报。

会议要求,要引导省属企业真正从战略角度出发,按照“三因三宜三不”原则,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合理选择混改方式,科学确定股权结构,积极稳妥推进混改。要督促省属企业认真落实国资监管规定,对推进混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充分研究论证,务求混改实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引导省属企业把混资本和改机制紧密结合,不断完善混改企业公司治理,深度转换混改企业经营机制,真正提升企业经营效益。

 

4、陕西持续加强央地合作,推动互利共赢高质量发展

 

陕西省国资委和西安市国资委通过“中央企业接待日”“信息互通”等,加强沟通,为央企解决堵点难点问题,有效推动区域内国资国企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绳”,实现央企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互利共赢。

陕西西安肩负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重任后,陕西省国资委和西安市国资委以推进“央企进陕”为契机,为央企、省属企业、西安市属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有效推动区域内国资国企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绳”,助力高质量发展。

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升级版”,2021年8月,陕西西安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获批,为“央企进陕”再添一把火。截至今年8月底,西安市共签约央企进陕项目62个,总投资1936.41亿元;已落地项目59个,总投资1759.41亿元,完成投资655.39亿元。西安市共有三级以上(含三级)中央企业340余户(不含金融机构),在全国排名靠前,已成为西安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央企进陕推进大会召开以来,西安市成立了市长任“班长”的工作专班,专班办公室设在西安市国资委。

陕西西安综改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推进央企、省属企业、西安市属企业协同发展,让区域内国资国企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绳”,形成发展合力。“综改”背景下,陕西省不仅要让央地企业相互往来,还要合作。通过“央企进陕”,把“客人”变成了“好友”。下一步,陕西省、西安市将通过政策支持、平台搭建、人才交流、产业帮扶、项目合作等方式,打造先进制造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快推进西安发展,真正实现央企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互利共赢。

 

5、新疆首支百亿元产业引导基金揭牌成立

 

为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国企改革发展推动会、自治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精神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完善体系加快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新党发〔2022〕10号)精神,2022年9月21日,新疆首支百亿规模的产业引导基金-新疆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在第七届中国——亚欧博览会金融论坛上正式揭牌成立。

引导基金总规模100亿元,采取有限合伙制,由新疆新动能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担任普通合伙人,新疆金融投资有限公司担任有限合伙人。引导基金以“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防范风险”为原则,旨在推动自治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强化资本运营,提高资本证券化水平,撬动社会资本共同促进自治区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引导基金坚持服务自治区实体经济发展,主要支持基础性、带动性、战略性特征明显的优势主导产业领域,围绕自治区油气、煤炭、矿产、粮食、棉花和果蔬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促进能源、化工等传统产业做强,推动自治区现代农牧业、文化旅游、纺织服装、商贸物流等特色产业做优,着力打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数字经济、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未来,引导基金将加快打造“1(母基金)+N(子基金)”的产业基金集群,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等资金共同投资自治区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区域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实现“引资入疆”“引项目入疆”“引技术入疆”,变政策招商为资本招商,形成资本供给效应,带动自治区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为新疆实体经济发展贡献资本力量。

 

6、中豫信增获评AAA主体信用等级,擦亮全国债券市场上的“河南招牌”

 

近日,联合资信、中诚信国际、东方金诚等国内三大权威评级机构出具报告,给予河南中豫信用增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豫信增”)AAA主体信用等级,评级展望为稳定。

中豫信增于今年3月13日正式挂牌成立,是在中国人民银行支持下,经河南省委财经委第四次会议研究同意、省政府国资委批准,由中原豫资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豫资控股”)牵头组建的河南首家省级信用增进机构,有效填补了中原地区信用增进工具的空白。公司注册资本40亿元,实控人为河南省政府国资委。

作为经济大省,河南经济总量庞大、市场主体丰富,但是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并不与之匹配。其中,直接体现就是金融创新工具偏少,企业直接融资占比偏低,且金融资产整体质量不高,亟需提升信心、重塑资本市场发展生态。在此背景下,中豫信增获得AAA主体信用评级,无疑将使这一金融工具发挥出更大效能,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目前,通过前期建立培育的“朋友圈”资源,中豫信增已储备了一批增信业务项目,总发行额度超过100亿元。

此外,在二级市场,中豫信增也将通过债券交易,维护河南省存量债券估值,纠正债券价格“失真”。中豫信增也正协同股东单位筹划完善河南省债券风险分散共担机制,以保障省内发债主体的债券兑付能力,维护河南发债主体市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