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新闻咨询讯 》公司动态
城投并购专题3|掌握先机!城市国企并购市场中哪些行业最有前景?
阅读数:272

党的二十大强调了经济增长的目标将转变为“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资本市场要更好赋能实体经济”。并购作为是资本整合、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式,将持续拓展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而过去几年,城市国企恰恰通过并购在资本市场掀起风雨,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

 

对此,本专题首先盘点了2022年城市国企并购十大热点事件,初步观察2022年城市国企并购情况,为研判未来城市国企并购趋势及关注重点奠定基础。其次,对并购市场进行统计,整理城市国企在并购市场上的重点行业、典型案例、重点政策。

第一篇:激荡2022!城市国企并购烽火起:十大热门事件解读!
第二篇:揭示2022年城市国企并购市场的规模、区域、行业特征 
第三篇:掌握先机!城市国企并购市场中哪些行业最有前景?
第四篇:揭秘城市国企并购市场成功之道:三个案例深度分析
第五篇:未来走向揭秘!城市国企并购市场政策盘点全解析!

作者:南京卓远研究中心

 

一、生态环保行业

生态环保产业综合性较强,产业链涵盖了技术研发、装备制造、设计施工、运行维护、投资运营、综合咨询等环节,主要细分赛道包括市政环卫、空气污染、水处理、固废处理、土壤修复、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已然成长为国民经济不可分割的综合性产业之一。本文以竞买方主营业务为划分依据实施统计分析,根据wind数据显示,2022年城市国企在生态环保领域并购标的主要涉及公用事业、资本货物、商业和专业服务、材料、多元金融类目。

 

1、行业特点分析

(1)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进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新阶段,国内环保需求不断激活,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根据生态环境部《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21)》,2021年全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约2.18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约11.8%,对国民经济直接贡献率为1.8%,按照行业总产值年复合增长率10%计算,预计到2030年全国生态环保产业的营业收入预计将达到6万亿元,对GDP的贡献率将超过5%。基于不同环保细分领域2021年营业收入、企业数量,及十四五预期项目规模,大部分环保细分领域仍属于需求旺盛的成长期。

图1 2016年—2022年生态环保产业营收情况

数据来源:2017年—2022年《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

 

图2 2020年不同领域营收情况

数据来源:2022年《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

 

(2)我国区域间环保产业发展存在着较大差异,市场或向西部、东北地区转移。华东地区产业集聚度高,华北、华中、华南地区产业效益优势明显,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华东地区贡献了37.7%的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华南地区贡献为17.5%的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华北地区与华南地区基本相当,西南、西北、东北等区域则小于10%。预计未来市场将向西北、西南、东北地区转移。以污水处理率和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例,华北、华中、华南地区污水和垃圾处理增量市场已经接近饱和,预计新增项目将放缓并进入存量利用阶段,而西北、西南、东北地区仍有较大增量增长市场空间。

图3 2020年各地区环保产业营收贡献

数据来源:2022年《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

图4 部分省污水处理率和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情况

数据来源:住建部

 

(3)参与企业小而散,区域属性明显,行业进入调整整合期。当前产业中小微型企业占比约为70%,大、中型企业占比分别为4%、26%。按2021年营业收入计,2021年中国环保行业CR3达4.59%,行业CR5达6.73%,CR10达9.49%,参与企业小而散。除光大环境、北控水务和首创环保等大型环保企业布局全国外,其余企业业务布局区域性明显。随着市场需求出现结构性变化、环保监管不断加强,环保产业进入结构调整和转型的新时期,落后产能被加快淘汰,具备技术、规模、资金等优势的行业领先企业优势不断凸显,行业整体向着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另外,污水处理、垃圾处置等传统环保业务已步入成熟期且能够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撑,许多环保企业选择通过并购方式选择商业模式优、成长空间广阔的新业务作为第二成长曲线开发点。因此,行业弱肉强食及产业链延伸拓展的并购现象增多。

图5 市场集中度及市场竞争格局

数据来源:choice、企查查、卓远整理

 

2、行业并购事件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12月31日,城市国企共发生并购事件40起,涉及金额约87亿元,最高交易额为17.34亿元,超过10亿元3起,整体交易规模较小;并购事件集中在华东、华南、华中地区,西南地区仅1起,其中,北京发生并购13起,位居第一,山东及广东分别以7起、5起位居2、3名;并购方式有一级市场并购、无偿划转、吸收合并等;并购目的主要出于战略发展需要,布局产业链上下游以及拓展业务领域及区域,与整体行业趋势相同,但也有部分企业出于国资内部资源优化调整实施并购。

 

表1 2022年城市国企生态环保行业部分并购事件一览(单位:亿元)

 

3、行业并购趋势分析

今年以来城市国企在生态环保板块通过并购重组展开行业整合、延伸产业链,地方环保平台更是依托自身禀赋加速布局新兴赛道,既有出于战略考虑,完善产业链上下游,迅速占领某个地区市场的;也有传统产业跨界转型而来,抢滩环保赛道;还有优质企业为进一步增厚原有项目规模收购成熟运营资产。从2022年环保并购情况来看,2023年环保产业并购可重点关注以下趋势:

 

(1)地方环保平台或将成为明年并购主力。随着环保市场化逐步深入,环保企业之间的关系正逐步从上下游、甲乙方过渡到了利益共同体。因此,一些省市纷纷着手构建环保产业共赢生态,将地方相关国有资产梳理整合,组建地方级环保舰队,其目的是借助多方面整合和调整,在资金、技术、资源等方面发挥出“1+1>2”的效应。并购是省级环保平台快速规模扩张或者快速获得技术、运营能力的便捷途径,今年地方环保平台的并购动作已经较为活跃,随着更多的平台成立以及开展项目投资,可以预测地方环保平台或将成为明年并购主力。

 

(2)针对国家重大生态环境战略需求或者区域战略市场需求的行业并购会继续深化。随着流域治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深入,针对国家重大生态环境战略需求或者区域战略市场需求将会增加,该类项目相较于传统项目周期更长、投资更大、规划设计更为复杂,从投资、设计、建设到运营等环节要紧密有序配合,这对企业诸如资金、资质、技术、政府资源等要求较高。

 

(3)关联细分领域跨界并购和主营业务跨区域并购将持续活跃。今年的跨界并购现象较多,水气固废三大板块行业进入存量时代,为了提升利润和营业收入,环保企业未来的眼光将放到环卫、土壤修复、危废处理、电池拆解等细分板块,借助收并购延长企业产业链或形成业务协同效应,打造主营业务之外的盈利新曲线。另外,生物质能发电、风光电等新能源板块由于技术相通、产业协同、资金优势、股东资源等因素仍将是明年的并购重点。但从今年的跨界并购中不难发现,有些并购主体主业并不属于产业链上下游,比如地产行业、工程建筑、车企等,环保行业的公益属性以及较为独特的运营模式使其很难单资金纽带打通,并购主体缺乏对环保产业的深入认识,管理缺位甚至“放养”,会影响并购重组的后续发展,如江苏省环保集团原股东汇鸿集团,因难以与省环保形成产业协同,对于环保产业推进缓慢,不得不实施退出,因此实施跨界并购需要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并关注产业协同性。

 

(4)高质量成长型“专精特新”中小环境企业将有望成为热门并购标的。今年“专精特新”企业中有四百多家环保企业,这些企业无论是作为财务投资还是战略投资都具有较强收益性。该类企业通常规模较小,估值较低,相较于老牌环保企业无需通过增资等手段实施并购,投资成本较低。需要注意的是,环保企业本身估值较难,从此前并购情况来看被收购方多为设备制造和工程建设类型的企业,这两类企业具备先进的技术能力或者丰富的工程设计和建设经验,但技术的快速迭代和环保政策的趋严使得企业价值评估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收购倍数虚高。并且“专精特效”企业的风险性又要高于成熟企业,双向风险叠加,城市国企在实施并购过程中需要并购前需做好调研工作,加强风险管理。

 

(5)ESG可能成为重要并购推动因素。由于披露ESG报告在今年成为上市公司对投资方信息披露的重要部分,环保企业提升ESG评级也将成为并购重要推动因素。比如紫金矿业对龙净环保的收购,无疑将会进一步提升公司ESG竞争力,加快推进低碳转型

 

 

二、能源行业

在双碳政策驱动下,2022年能源行业围绕着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目标共同发力,供给侧与消费侧改革持续深化,能源数字化、智慧化趋势成为行业共识,能源市场将迎来新业态、新模式的深刻变革化。本节以竞买方主营业务实施统计分析,根据wind数据显示,2022年城市国企在能源领域并购标的主要涉及公用事业、资本货物、技术与硬件设备、能源、材料等类目,整体交易十分活跃。

1、行业特点分析

(1)政策助力加速发展,行业日益规范化、市场化。2022年以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部委密集出台了《“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等全面落实“双碳”目标的系列政策,针对现代能源的发展目标、实现路径、行动计划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细化与完善,为“十四五”期间能源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受到可再生能源补贴总金额收口、国补核查强监管及行业标准体系加紧编制的影响,行业迎来了更加透明、规范的发展阶段。发电侧和用电侧的市场化程度在进一步提高,发电企业逐步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新模式转型,用电企业从“单一用电”的消费者向“发储用一体化”的产消者转型,更大空间范围的统一电力市场将逐步建立。

 

(2)新能源为主、多种能源互补的供需市场逐步建立。当前我国能源供给侧仍然以传统能源为主,但随着双碳政策落地以及光伏、风能、储能、氢能等领域涌现出的一系列新兴技术,不断提升其经济性和商业化落地前景,清洁能源占比将不断提升,预计“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50%,成为第一大电源。用户侧与电网侧新需求推动分布式能源、储能、微电网等多个领域“加速跑”。在用户侧,分布式发电就近交易、光储充一体化、虚拟电厂、需求响应等应用持续深化,个性化需求释放催生多元化应用场景,培育出更高效、更多元的商业模式。在电网侧,微电网、局域网、大规模柔直等多元化的新型组网技术快速发展、融合并存。

图6 2012—2021年能源消费结构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2022)

 

(3)行业竞争较为激烈,细分领域竞争格局差异较大,转型驱动并购活跃。当前能源行业市场整体竞争较为激烈,参与主体资本实力均较强,2022年《财富》中国500强中就有82家是能源企业,也有多家地方能源企业上榜。相较于三峡、五大四小等大型能源集团的多点开花,粤水电、川能动力等地方能源企业区域属性更加明显,业务布局也相对收窄。在政策加持、技术创新推动下的清洁能源转型将持续驱动能源行业并购活动稳步增长,氢能作为新兴板块受到投资者追捧;风电、光伏及综合发电等相对成熟的板块中,上市公司引领的中后期投融资、战略整合及跨行业并购活跃。

图7 风电、光电、水电市场竞争情况

图8 风电、光电、水电市场集中度

数据来源:choice

 

2、行业并购事件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12月31日,城市国企共发生并购事件85起,涉及金额约201亿元,最高交易额为25.7亿元,超过10亿元7起,整体交易规模较小;并购事件集中在华东、华南、西南、华北地区,其中,广东发生并购13起,位居第一,天津及河南、浙江分别以11起、9起、9起位居第2、3名;并购方式有一级市场并购、吸收合并、增资扩股等;并购目的主要出于能源资源整合以及战略发展需要,如传统能源转型、产业链拓展等,其中新能源方向占并购事件60%左右,与行业整体态势较为吻合。

 

表2 2022年城市国企能源行业部分并购事件一览(单位:亿元)

 

3、行业并购趋势分析

回顾2022年能源行业并购市场,市场对以新能源为主、多种能源互补的理解更加清晰、立体、全面,传统能源的“压舱石”价值有所体现,清洁能源的“发动机”作用更加突出。光伏、储能、氯能等领域涌现出的一系列新兴技术也在不断提升经济性和商业化落地前景,受到城市国企追捧。可以预测未来城市国企能源行业并购将呈现以下特点:

 

(1)传统能源板块转型需求急迫,行业内整合将提速。当前不断提高的减排成本及碳配额成本都对传统能源,尤其是火电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脱碳”挑战,石油、天然气、火电三类企业亟须向清洁化转型。石油企业将加大于相关企业在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资源化项目的技术合作。2022年6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实施方案(2022—2025年)》(国办发〔2022〕22号),这是国务院首次明确要求完善燃气特许经营准入退出机制,并支持城燃行业兼并重组、区域化整合。政策引导下,未来燃气企业在行业内扩张整合将驱动并购交易活动增长。火电则受到三改联动影响,将加大行业内并购整合以及资产重组,形成规模性效应,降低成本提升盈利性。

 

(2)“追风逐日”并购依旧活跃,储能、氢能等领域市场将成为并购热点。2022年风电、光伏及综合发电等相对成熟的板块中,中后期投融资、战略整合及跨行业并购成为主要驱动力,明年这一趋势仍将进一步延续。另外,因能源企业估值较高,属于重资产行业,因此以项目为载体的并购或将增多。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新型储能技术在各类场景深化应用,氢能及其相关应用场景的成长空间进一步明确,能源生产消费新模式不断涌现,明年氢能及储能可能成为并购热点板块。

 

(3)以数字化改造为目标的并购或增多。多能互补、多元化商业模式推动能源数字化应用发展。随着电力用户侧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多种类型的业务主体、投资主体、应用场景和应用模式不断颠覆行业格局,培育出更高效、更多元、更复杂的商业模式,推动企业开始认可能源的数字化价值。能源的数字化进程有望提速,并推动数字技术(包括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在化石能源、新能源与重点用能负荷的信息化与数字化应用,例如,以光储充一体化为基础的智能微电网等,城市国企或在该方面加强并购活动,实现技术的快速介入。

 

(4)新型电力系统刚性需求带来巨大市场空间,驱动装备制造领域并购交易热潮。2022年9月,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工信部联重装〔2022〕105号)——推动电力装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基本满足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进一步增强装备制造的国际竞争力。一方面风电、光伏等成熟领域的核心装备及零部件的国产化水平预计将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储能及氢能等新兴领域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被十四五能源规划列为关键技术攻关领域。可以预见,新型电力系统刚性需求带来巨大市场空间,驱动装备制造领域并购交易热潮。

 

 

三、交通运输行业

交通行业指围绕客运、货运展开的包含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运输服务、交通系统等板块的产业集合,细分赛道包含基础设施建设、运输、仓储物流、汽车、交通枢纽运营等等。本节以竞买方主营业务实施统计分析,根据wind数据显示,2022年城市国企在能源领域并购标的主要涉及运输、资本货物、技术与硬件设备、汽车与汽车零部件等多个类目,整体交易较为活跃。

 

1、行业特点分析

(1)“交通+产业”开辟交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出路,路衍经济等应用场景市场广阔。交通作为成熟产业新增建设空间有限,但其稳定现金流为开辟新应用场景奠定了基础,最为典型的就是路衍经济。《国家公路网规划》(发改基础〔2022〕1033号)提出要积极推动国家公路与其他运输方式及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各地积极开展路衍经济场景创新,如甘肃依托通道走廊优势,通过“交通+”释放商业、旅游、娱乐等功能活力,传统的高速公路服务区成为“景区”“商业综合体”等功能区。除此以外,当前市场还出现了“交通+工业”“交通+新能源”“交通+农业”“高速+数据”等各类产业融合的新场景,开辟“交通+产业”融合发展新空间,市场规模超过万亿,市场潜力巨大。

 

(2)交通运输设备电气化时代开启,新能源汽车及配套设施产业快速成长。随着能源系统的深刻变革,交通运输设备的电气化时代正在来临。现有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LNG动力船、电动大货车、清洁车等方面距离全面电气化仍有一定空间,增量市场巨大。同时各类企业也加速布局与电气化配套的充换电设施、电池制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天然气输送管道等市场,如贵阳产控集团与协鑫能科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围绕换电补能网络建设运营等方面开展合作。

图9 交通运输设备电气化情况

数据来源:卓远整理

 

(3)行业整体竞争有序,部分细分赛道市场化程度较高,受疫情影响龙头企业兼并中小企业案例较多。交通行业作为传统产业整体已进入统一放开、有序竞争阶段。从细分领域来看,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轨道交通、港口、交通枢纽等关键环节,国有企业具有绝对的垄断性,但在中后端,包括物流仓储、充电桩、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运输服务、汽车制造等领域,市场化程度较高,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竞争激烈。近两年行业内中小企业受到疫情冲击较大,部分企业陷入经营性困难,龙头企业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趁势兼并部分优质企业,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图10 部分细分领域竞争情况

数据来源:choice

 

2、行业并购事件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12月31日,城市国企共发生并购事件78起,涉及金额约213.7亿元,最高交易额为25.66亿元,超过10亿元7起,整体交易规模中等;并购事件集中在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地区,其中,广东发生并购17起,位居第一,浙江及江苏、福建分别以7起、6起、6起位居2、3名;并购方式有一级市场并购、增资扩股、无偿划转等;并购目的主要有交通基建项目收购、针对新能源方向的跨行业投资、新能源汽车上下游资源整合、物流资源拓展等。

 

表3 2022年城市国企交通运输行业部分并购事件(单位:亿元)

 

3、行业并购趋势分析

回顾2022年城市国企交通行业并购市场,资源整合以及产业链拓展是主旋律,行业已经走出小散乱,进入头部企业竞争的时代,并购重组有利于头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更快做大做强,进而提升行业的规模效应和效率。同时,交通作为碳排放第二大产业,受到双碳政策影响较大,企业亟须通过并购重组在绿色交通领域提升自身能力,实现产业升级或开辟双碳相关业务。可以预测未来城市国企交通行业并购将呈现以下特点:

 

(1)大交通时代来临,针对区域交通资源整合的并购或增多。大交通可以归结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整合。一方面,交通网路是城市群、都市圈重要链接通道,规划合理、高效畅通的网路能够加深城市之间的联系,而并购、重组以及区域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区域交通资源整合,打造地方交通行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交通产业“畅通货运、循环产业”作用越发明显,各地为大力推进旅游、物流、电商、外贸、农业等产业正加快形成集团化集群式发展的交通大格局,让城市公共交通、旅游交通、乡村交通、水运交通、铁路交通、航空交通等多个资源聚合发展。可以预测,随着“大交通”概念深入,针对区域交通资源整合的并购或增多。

 

(2)新冠乙类乙管后,物流行业将重启发展热潮,城市国企针对智能信息化、物流仓储、综合物流、冷链物流的战略收购或有所增加。近三年受到疫情影响,物流行业并购交易规模及数量均有所下降。我国物流行业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作为充分竞争行业,民营企业一直具有先发优势。但在疫情期间物流行业,尤其是货物运输行业暴露出较多缺点,特别是民生保障方面。疫情过后,物流行业重启发展热潮,行业将展开新一轮整合,城市国企欲强化其托底民生的作用,针对智能信息化、物流仓储、综合物流、冷链物流的战略收购或有所增加。

 

(3)新能源汽车及配套设施行业收购将升级,进一步向汽车后服务市场延展,优质标的争夺激烈。今年城市国企在新能源车及配套设施领域的并购事件共14件,占总数18%,交易较为活跃。从市场发展来看,新能源汽车以及配套设施产业前期并未如预期高速发展,前几年积攒的市场在未来可能迎来一段井喷期。因此,城市国企将提前布局,进一步将产业生态延展至汽车后服务市场,如加能站、换电站、汽修、维保、场站运营、零部件零售等方面,有实力的企业或向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零部件制造、换电装备、电池制造等方面进军。随着产业逐渐成熟,未来该并购趋势将进一步升级,但行业内标的良莠不齐,经营稳健的优质标的较少,届时优质标的的争夺将十分激烈。

 

(4)“交通+能源”“交通+旅游”等双产业融合趋势进一步深化。从今年的并购案来看,部分城市国企将新能源、文旅产业作为其业务发展的第二成长曲线。如深高速实施多起并购布局风电、光伏电站,海南高速收购阳光岛,宁波文旅集团并购创源股份等。无论是从资本市场还是从政策环境情况来看,交通与能源、旅游的产业融合逻辑都十分自洽。在产业融合趋势下,城市国企或将加强该方面的跨界并购速度,快速获得文旅资源或新能源设备及安装运营技术,为路衍经济、绿色低碳交通等产业融合开辟道路。

 

园区运营行业

改革开放大幕拉开,园区相伴而生。历经四十余年发展,园区运营完整产业链已经形成,涵盖园区顶层规划设计、建设、招商、运营以及入驻企业。但行政化色彩浓厚、规模体量小、招商引资难等问题仍然突出,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园区市场化运营、规范化运营”是政策与市场的共同诉求,随着《关于支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更好发挥示范作用若干措施》(商资函〔2022〕549号)的发布,园区运营行业正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本节以竞买方主营业务实施统计分析,根据wind数据显示,2022年城市国企在园区运营行业的并购标的主要涉及多元金融、资本货物、技术与硬件设备、食品饮料与烟草、房地产等类目,并购十分活跃。据wind不完全统计,共46起并购事件。

 

1、行业特点分析

(1)园区对国家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开始从“重资产”模式转向“重服务”模式。2016年—2021年期间,“开发区23条”“开发区24条”印发后,园区大刀阔斧重组整合,优化调整,一改过去盲目建园区、上项目的态势,可以看到,仅以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为代表的两类园区数量就出现了短暂的停滞,2021年才稳步提升,不过数量上的短暂停滞并未降低其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多年来,仅两类园区对全国GDP的贡献就超过20%,2021年甚至超过25%,随着高质量发展落地,预计该比重还会持续增加,园区对我国经济压舱石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园区如何运营放大其辐射、带动周边的效应愈发重要。带着这样目标,传统以土地财政为主、房地产驱动、土地资源流动的“重资产”模式已不再适用,构建全要素服务体系,提供政务服务、专业服务、金融服务、科创服务等多维度服务,促进园区“重服务”运营模式落地,从而增加收入来源,是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之一。

图11 2016年—2021年国家级经开区和高新区数量以及占全国GDP比重的情况

 

(2)政策与市场双重推动下,园区运营将迎来结构性变化。二十大报告多次提及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目前各地也纷纷出台了关于“强链补链”的行动方案。在产业链供应链强链补链过程中,园区作为产业的主要载体无疑是最重要的抓手,能够有效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按照区位与产业链的关系,我们将园区分为三类,一是产业园区,以“产”为主,允许15%的配套,由政府集中统一规划确定区域范围,一般由园区管委会或运营商进行统一管理,并向入驻企业提供多方面的软硬件服务;二是产业新城,具备产业功能与一定的城市功能,一般定位综合型发展,少有单一的产业主题;三是创新空间,载体形式包括众创空间、孵化器等,主要为新创办的科技型、创意型中小企业提供物理和基础设施,提供一系列服务支持,进而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促进成果转化。从市场反馈来看,目前产业园区是三类园区中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但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新城的发展往往伴随着各类资源逐步积累和聚集,打造“产城融合”的发展新格局成为当前众多园区转型升级的新模式,产业新城正在崛起,未来将成为助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园区运营也将会发生结构性变化。

表4 园区类型及特点

(3)入局者不断,行业形成了多元主体竞相角逐的竞争格局。研究发现,目前园区运营的市场玩家可分为五类,分别是地方国有园区开发运营企业、民营房地产企业、创投机构、科技服务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五类市场玩家各具优劣势,地方国有园区开发运营企业以多重优势脱颖而出,其又可以细分为产业园区类、产业新城类、其他类,结合上文所述,产业新城类侧重新城开发,新城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维养,在基本生活配备设施上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而将新城与主城区联动起来,吸引人们前往新城,实现以城留人、以人促产、以产兴城这一闭环;产业园区类侧重投资孵化,以投促引,产业招商引资,以及标准厂房、定制厂房等物业服务。

表5 园区运营商优劣势分析

 

2、行业并购事件分析

据wind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12月31日,城市国企在园区运营行业共发起并购46起,涉及交易总额约76亿元,最高交易额为14.44亿元,是广州城投和广州产投对珠江钢琴的收购。不过整体交易规模较小,34起并购均在10亿元以下。就区域分布而言,华南、华东地区,其中华南地区以广东为最,发起并购16起;华东地区以江苏为最,发起并购5起,其他依次是上海4起,山东3起,浙江2起,安徽2起。就并购目的而言,主要是出于战略协同需要,通过资金招商,建立健全当地产业链;不过纾困投资也不在少数,尤其是深高投对长方集团、ST文化、ST三五、*ST索菱、兆新股份的抄底保壳并购,资本市场上尤为显眼。

 

表6 2022年城市国企园区运营行业部分并购事件一览(单位:亿元)

 

3、行业并购趋势分析

(1)产业园区类国有园区开发运营企业仍然是未来并购市场的主要竞买方,产业新城类竞买方也将加大并购力度,脱颖而出。产业园区类竞买方入局早,先发优势显著,而且具有资本雄厚、资源丰富、政策支持等优势,其仍是资本市场上并购的主体,在上述46起并购中,我们发现,如张江高科、市北高新、苏高新、合肥桃花经开、长春高新、乐山高新、工投等产业园区类竞买方在资本市场的活跃度很高。而产业新城类运营商,如电子城、长投集团、佛山南海产业集团、佛山建发集团,其并购频率虽然不如产业园区类运营商,但随着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可以预见产业新城类运营商的并购活跃度也将持续提高。

 

(2)高端制造、绿色环保、信息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将会是未来的并购热点,多种先进生产要素集聚激发园区数字化、智慧化建设。按照发改委对战略新兴行业 的界定,不完全统计发现,将近33%的并购标的属于战略新兴行业,涉及信息技术(大数据公司)、人工智能(知鱼智联)、生物技术(江西中洪)、高端制造(明德股份、尚纬股份、万润科技、福能智造)、绿色环保(航科威能、江苏省环保集团、重鑫节能)、新能源(兆新股份)等战略新兴行业,这与二十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方向一致:要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高端装备、绿色环保、新能源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而且早在2022年7月,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就提到“要对前瞻性战略新兴产业积极开展并购,注重在专业化整合中聚集创新资源”。园区作为先进生产要素的集聚地,导入战略新兴产业是应有之义,多种先进要素集聚,必将激发园区入驻企业对数字化智慧化增值服务的需求,结合园区已有的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内需将驱动多种先进生产要素更好地糅合,产出创新资源。

 

(3)资本招商逐渐取代传统的政策招商,以投促引将会是并购上市公司的常见手段。资本招商模式下,产业引导基金以投促引的方法愈发普遍,既解决了传统政策招商同质化严重、招引难的问题,也能让投资更集中,“筑巢引凤”效果更佳。但由于各地资本招商的底蕴不同,资本招商也产生了不同的模式,以“合肥模式”“深圳模式”为代表,合肥坚持“以投促引”,打造了“引进团队—国资引领—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发展”的产业闭环,撬动了合肥集成电路产业、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深圳模式”的特点在于抄底纾困投资,在企业陷入危机时通过股权拍卖介入,顺势导入产业项目,并依托园区运营拓展服务链,成功将危机企业盘活,这些探索都给其他区域的园区运营提供了资本招商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