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新闻咨询讯 》行业资讯
焦点:是否放宽地方债务?
阅读数:511

  关于经济政策的预期,在近期进入了踌躇状态;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停滞与需求的断崖式下跌,有些观点认为我国稳增长的预期产生了变化。在4月17日的政治局会议上,已不再提出具体的发展目标数字。

  但是,如果细心留意最近数次会议的纪要,会发现已经许久不在强调控制地方债务率,更别说隐性债务了。在大环境的变化与现实需求下,对地方政府的债务率管控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放宽。

  如今的焦点集中在:如何放宽、放宽到多少、以及如何控制风险。

  专项债务,马力全开

  由于国内市场长期存在“一放就乱”的特性,上层的宏观政策一直趋向保守;一旦需要调整,则在专项资金上做文章。在地方债务率这一问题上,中央、部委依然延续了这一策略,在不放松整体债务率管控的前提下,通过专项债务的方式来放松限制,加大地方政府的投资力度。

  因此,我们看到了地方专项债的屡次加码,在提前下达了2.29万亿专项债的情况下,2020年全年的专项债额度仍未确定,有望达到3.5-4万亿的规模,为基建提供充足的弹药。在资金宽松的情况下,虽然地方债务的总额实际上有所提升,但3月专项债的平均发行利率已降至3.08%,显著低于2019年的3.43%;平均发行年限也从9年激增至14.3年。

  同时,在两会召开后即将发行的特别国债、增加的财政赤字,也将为地方政府提供更多的专项资金与对应政策,帮助地方政府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突破债务率的限制、发挥政府投资应有的作用。

  弹性债务,有望放松

  除了地方债这些硬性的表内债务,地方政府还有许多“弹性债务”,如城投债、PPP、国资平台。在市场与政策的双重放松下,这些弹性债务都开始复苏。

  在经历了2019年的改革后,如今政府职能范围内的工作都允许以各种市场化模式运作。这意味着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许多政府投资都可以加杠杆,既可以使用项目贷款,也允许社会资本进行股权投资;在不增加政府债务的前提下发挥财政资金更大的效率。同时,对于已建成项目的再融资渠道也进行了放宽,使得市场化的资金可以进行循环,而不像过去只能沉淀在项目之中。

  这意味着未来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市场化、资本运作的模式来实施项目,这些投资对应的是资产,也并不会显现为政府债务。如果市场资金持续宽松,那么这些弹性债务将已非常快的速度增长,回补过去持续两年的低速基建投资。

  此外,近期政策性银行均开始发行金融债,为更大规模的政策性贷款开始储备弹药。在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时,通过政策性银行向地方国有资本发放政策性贷款也是惯常操作,这些细微动作意味着弹性债务进一步放宽的空间仍然很大。

  债务置换,动作明显

  随着市场利率的大幅走低,融资平台与国有企业的债务也开始进行置换;一方面是将表外债务置换成表内债务,另一方面也是降低总融资成本。虽然从名义上说,这些债务都不属于政府债务,但实际上城投债一直被计入宽口径的地方债务,这些债务的置换,实际上也证明了地方债务的进一步放松。

  与此同时,作为表内债务地方债也开始进行置换。随着2015-2018年发行的置换债券逐渐到期,近期发行再融资债券的规模激增,且置换后年限明显拉长,10年以上占主力品种。

  在各类债务置换的动作中,对调整债务结构、降低债务风险的帮助是很大的。并且从历史经验来看,每一轮政府投资加速都是从债务置换开始。

  在两会后,地方债务置换的空间是否进一步加大、放宽,值得期待。

      原文链接: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bond/market/2020-04-24/doc-iircuyvh962648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