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新闻咨询讯 》行业资讯
回顾2021年地方债:供给高峰后移,市场化定价水平提升
阅读数:399

新华财经北京1月4日电(王菁)随着2021年最后一笔地方债——深圳市2年期一般债和7年期交通基础设施专项债招标结束,地方债2021年发行在12月31日正式收官。据新华财经统计,当年全国共发行74826亿元地方债,包括新增债43447亿元和再融资券31189亿元,按类型划分,一般债和专项债分别发行25497亿元和49139亿元。

 

 

过去的一年,地方债市场表现平稳,做为财政政策重要支持手段,地方债发力效果因专项债供给高峰后移而略显滞后,不过年中之后的中标利率陆续打破隐形下限,推动各地市场化招标进程。由于还在财政部的“提前批”三年政策期限内,12月初已下达2022年的提前批次新增债额度,为日后财政发力“前置”做好准备。

 

 

年内共发行地方债74826亿元 月度供给高峰在8月

 

 

经全国人大批准,2021年预算安排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44700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8200亿元,专项债务限额36500亿元。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已下达2021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42676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8000亿元,专项债务限额34676亿元。

 

 

据新华财经统计,2021年全国共发行74826亿元地方债,包括新增债43447亿元和再融资券31189亿元,按类型划分,一般债和专项债分别发行25497亿元和49139亿元。从月度数据来看,当年供给高峰在8月,达到8797亿元,不过4-10月期间的供给量普遍偏高,而年内发行低位在2月,仅557亿元。

 

 

从发行地区看,37个省区市(含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广东、山东和江苏的发行量居前三,分别为6151.76亿元、5015.68亿元和3701.85亿元。

 

 

从目前已披露的发行计划来看,有14个地区计划发行2022年新增地方债,一季度目前共计将发行5565亿元新增地方债和1101亿元再融资债,其中1月新增债将发行2049亿元。

 

 

定价日趋合理:后半年中标利率频繁打破隐形下限

 

 

自2021年6月以来,地方债一级发行利率状况有所分化,多期地方债与国债利差打破此前+25bp的隐形下限。广东省率先开始,当时地方债发行利差缩至15bp,随后浙江、江苏和北京等多地区陆续有多次中标利率与国债利差收窄至15-24bp不等。

 

 

不过,也有部分个券利差出现上浮,比如年中的宁夏发行26亿元一般债、黑龙江发行的123亿元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等等,利率一度上浮45bp。

 

 

业内人士表示,此前地方债发行存在部分不合理现象,资质较差的地方债二级市场价格远低于一级市场,以银行为主体的承销团成员大量贴钱保发行的现象较为普遍。2021年后半年以来,多地逐步实践市场化定价发行,地方债利率隐性下限或将逐渐淡出,未来定价将更合理地反映地区差异。目前,市场化程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华泰固收观点称,在欠配压力下,未来地方债发行利差压缩是大势所趋,对市场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地域间利差水平面临重估,不同资质地方债价格会出现分化,背后主要不是信用差异,更多是当地金融资源、地方债流动性等差异。二是有助于理顺国债和地方债、一级和二级价格体系,地方债流动性将有所改善。三是政金债作为流动性更好,资本占用更少的利率品种,性价比略有提高。

 

 

此前几年,为配合地方债集中加快发行,监管层曾要求地方债承销商投标利率较相同期限国债前五日均值至少上浮40bp;在债市低迷阶段,对弱区域地方债,银行为主体的承销团成员存在“倒贴”保发行的现象。另一边则是资质较好的地方债需求爆棚,但却要承担更高的融资成本,同时部分机构会通过利差进行一二级套利。

 

 

2019年初,在大量新债供给投入市场,融资压力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地方债发行利率与同期限国债收益率之间利差逐渐回落并稳定在25bp的隐性下限。保护性利差发挥出提高地方政府债投资价值、提振其一级市场认购需求的作用,但也给部分地方政府增加了额外的融资成本。发行利率上浮平常与地方债务率、地方银行的配置力度相关。

 

 

2020年11月,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财库〔2020〕36号),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参考地方债收益率曲线合理设定投标区间,不断提升地方债发行市场化水平,杜绝行政干预和窗口指导,促进地方债发行利率合理反映地区差异和项目差异。

 

 

2021年4月28日,财政部国库司副主任许京花表示,今年财政部进一步优化地方债发行定价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参考地方债收益率曲线合理设定投标区间,不断提升发行市场化水平;积极推进地方债收益率曲线建设,强化曲线定价基准功能。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对新华财经表示,地方债中标利率较国债上浮区间有所收窄,体现为流动性宽松度提高,对于地方债来说,发行压力将有所减轻,对于地方债绩效考核方面,地方债成本会有所降低,从而提高各地地方债发行效率。

 

 

提前批次新增额度下达 助力财政效果“前置”

 

 

财政部2021年12月初已提前下达了2022年新增专项债限额1.46万亿元,重点用于交通、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城乡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九大方向。目前,各地正在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待各省区市人大批准后,立刻进行债券发行,有部分省份已经披露了明年的第一批新债发行计划。

 

 

据了解,很多省份已建立制度,对专项债资金使用进行持续监管,还通过多种方式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相比2021年,2022年专项债的发行进度明显提前、加快,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助力稳增长目标实现。

 

 

据新华财经不完全统计,2022年约有2.7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到期,其中有2.2万亿元在6月及以后到期,因此,预计再融资债券发行将主要集中在下半年,为均衡市场供给,同时跨周期调节需求,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节奏预计将前置。

 

 

正如最新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对2022年的工作作出的部署,强调要发挥财政稳投资、促销费的作用,管好、用好专项债券资金,拉动有效投资。

 

 

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也表示,2021年四季度发行的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相当大一部分将在2021年底2022年初使用,这将与2022年发行的专项债券形成叠加效应;振作工业经济运行、减税降费、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等政策已经陆续出台实施,也将在2021年底至2022年发挥作用。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跨周期调节的要求。

 

 

宁吉喆还表示,除了要推动财政、货币、就业政策和产业、投资、消费、社会、环保、区域等政策形成系统集成效应,同时,还要做好政策出台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评估,及时出台有利于稳定经济运行的政策、有利于激活力增动力的改革举措,慎重出台具有收缩效应的政策,以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FICC分析师明明对新华财经表示,财政政策定调明显比2020年更加积极。2020年的提法是“保持适度支出强度”,“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而2021年的提法变为“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和“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因此,不论是一般公共预算还是政府性基金,2022年大概率都会由收缩转为扩张。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部研究主管王正国表示,2022年年初财政发力稳增长的节奏或将更加靠前,一季度内财政支出、政府债融资以及基建增速可能都有所加快。

 

 

盘和林观点也指出,2022年财政发力前置,将继续推动新基建的发展,主要是围绕新经济、数字经济展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经济发展,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产生。而地方债对基建的支持作用在春节之后会显现,当然,首先是全国范围内新冠疫情得到很好的控制,因为疫情对于基建开展有影响。

 

 

关于地方增量资金投入基建领域等问题,国元证券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杨为敩表示,2022年政策准备发力基建投资,该领域需要有明显的起色,不过目前基建有动力也有阻力,其中新基建前景广阔,而传统基建领域仍缺乏好的项目。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专项债“开前门”效应提升,但化解隐性存量债务“后门”关紧,对于地方资金的增量幅度,以及投入基建领域的规模大小仍待考量。

 

 

国金证券总量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表示:“四季度集中发行的这些专项债,真正落到项目上、形成实物工作量,预计或有相当一部分要到2022年初,恰好也可以部分对冲‘需求收缩’。”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来源:新华财经】

 

原文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1081942361326550&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