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京卓远
作者:国资业务二部 研究中心
| 本 期 目 录 | |
一、国资国企改革政策及简析 |
1、国务院国资委2022年规章制定工作计划 |
2、广东省国资委出台《省属企业“合规管理强化年”行动方案》 |
二、国资相关新闻 |
1、国务院国资委:把牢债务风险,提前做好到期债券兑付安排 |
2、黑龙江省国资委部署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十周攻坚战” |
3、北京国企再现重磅重组:时尚控股与工美集团实施重组 |
4、鞍本重组:整合融合持续深化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
5、清华控股100%股权拟无偿划转四川省国资委,涉多家“清华系”企业 |
1、关于做好2021年度中央企业财务决算管理及报表编制工作的通知
发文机关:国资委
发布时期:2022-04-18
官网链接:http://www.sasac.gov.cn/n2588035/c24226820/content.htm
丨政策简析丨
4月18日,根据《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国务院国资委2022年规章制定工作计划》,将新制定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暂行办法,另修订项目包括中央企业法律纠纷案件管理办法、中央企业发展规划管理办法、中央企业节能环保监督管理办法、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与4月1日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中央企业合规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一脉相承,工作计划对国资委和国有企业提高了新要求,包括更高的合规义务、更大范围的国资委监管职责、更明确的合规管理岗位职责、更细化的合规管理运行和保障机制以及更完善的合规信息管理系统等。这些新要求也适用于地方国资委指导所出资企业加强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将对地方国资委及其市属国有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建设提供更明确的方向和更实操的指引,包括高层参与、风险评估、合理的制度和程序、培训与沟通、监督审计与响应等,助力国有企业合规建设的长足发展。
2、广东省国资委出台《省属企业“合规管理强化年”行动方案》
发文机关:广东国资委
发布时期:2022-04-21
官网链接:http://gzw.gd.gov.cn/gkmlpt/content/3/3916/post_3916052.html#1332
丨政策简析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认真贯彻落实《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广东建设规划(2021-2025年)》等规定要求,广东省国资委于近期出台《省属企业“合规管理强化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结合我省国资国企工作实际,按照“强化工作体系,形成工作闭环”的整体思路,针对合同管理、投资合规、市场交易三个重点领域,根据各领域的工作重点和关键环节,提出专门化合规管理建设要求。
同时,按照“分类推进,推动试点”的工作方式,省国资委将省属企业划分为“优化提升类、稳步推进类、指导监督类”,分类别、有重点地推进“合规管理强化年”各项工作,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全部省属企业通过ISO37301冠标认证。
《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省属企业合规管理建设的工作目标和具体要求,有利于推动省属企业由“被动合规”向“主动合规”转变,进一步提升企业合规管理建设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1、国务院国资委:把牢债务风险,提前做好到期债券兑付安排
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一季度央企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针对媒体提问:资央企如何应对内外环境的超预期变化,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表示,中央企业一季度整体生产经营形势比较稳健,但是受俄乌冲突、疫情演变等外部因素影响,其经济运营也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存在着很多困难和挑战。三月份中央企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当月增速出现同比增速下滑,发售电量、成品油销售量等先行指标增速也有所下降。从企业的情况看,行业企业效益出现较大分化,电力企业的煤电业务受煤价高企影响持续亏损,航空运输企业受疫情和航油成本上涨影响亏损进一步扩大。
另外,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供应链不畅、订单下降等因素影响,汽车、轨道交通、旅游、商贸等行业生产经营出现一定困难,确实是超预期的变化。现在来看,4月初这种情况还没有完全得到好转,但是国务院国资委也在积极推进有关工作。尽管今年面临外部形势严峻复杂,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明显增多,压力和挑战很大,但中央企业保持效益稳增长是使命所系、责任所在,必须坚持年初确定的“两利四率”“两增一控三提高”目标不动摇,坚持既定效益增速不改变。
彭华岗表示,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今年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将以更大的力度扎扎实实抓好两条线的工作。一条线是围绕稳增长,抓实抓细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另外一条线是围绕防风险,抓实抓细风险防控各项措施。一方面是稳增长,另一方面是防风险,通过做实两方面的工作来应对当前面临的比较复杂的外部环境,更好地推动全年目标实现。
围绕稳增长,要紧盯制定的目标,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推动各项稳增长措施落实落地、不断加力,做到五个增效。第一是强供给增效,聚焦重要领域、重大项目、改善民生、前沿技术研发加大投入,提供高质量有效供给。第二是降低成本增效,严格生产成本管控,压缩“三项”费用支出,积极降低资金成本。第三是拓市场增效,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巩固存量拓展增量,及时优化调整经营策略和产品结构。第四是治亏损增效,止住出血点,消灭亏损源,控制亏损企业数量,减少亏损面和亏损额。第五是优协同增效,提升产业链纵向合作水平,加强供需对接和行业互助,带动协同发展。
围绕防风险,重点要做到“四个把牢”。第一,把牢债务风险,持续强化资产负债率红线约束,推动高负债企业负债率尽快回归合理水平,提前做好到期债券兑付安排,确保中央企业债务风险可控在控。第二,把牢合规经营风险,要进一步深化法治央企建设,强化合规意识,完善风险工作机制,加强法律合规风险管控。第三,把牢金融风险,进一步完善金融业务风险管控机制,从严管控、合理运用金融衍生业务。第四,把牢安全生产风险,坚决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15条硬措施,紧盯重大风险隐患,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坚决守牢底线。
2、黑龙江省国资委部署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十周攻坚战”
近日,黑龙江省国资委召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专题推进暨“十周攻坚战”动员部署会议。会议通报了一季度全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进展情况,发布《关于开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十周攻坚战”的实施方案》。
会议要求,黑龙江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十周攻坚战”具体分三个阶段开展。
第一阶段:4月18日-6月26日,利用十周时间开展第一轮“十周攻坚战”。主要任务是,各市(地)和出资企业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清单进行再次梳理,对照新要求完善工作台账,对已完成或已销号的任务,进行再次自查、巩固提高;对尚未完成的重点改革任务,排出完成时间表和作战任务图,倒排工期、集中攻坚。主要目标是,在“七一”前全面完成国家考核评估要求的重点任务,其他改革任务完成80%以上。
第二阶段:从7月中旬开始,再集中十周时间,开展第二轮“十周攻坚战”。主要任务是,各市(地)和出资企业围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黑龙江省任务和自行设定的任务,逐项对标查摆,对剩余未完成的任务、完成不彻底的任务再立台账、集中攻坚。主要目标是,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前,基本完成(完成率达到95%以上)纳入清单中的任务。
第三阶段:党的二十大后,再集中十周时间,开展第三轮“十周攻坚战”。主要任务是,各市(地)和出资企业集中攻坚完成剩余5%的任务。在此基础上,按照“要办事”的要求和高质量的标准,对所有改革任务开展“回头看”,进行巩固深化提高,并将三年行动的重要举措、经验做法进行总结提炼,以制度形式固化下来。主要目标是,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全部任务,形成一批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重要改革成果。
3、北京国企再现重磅重组:时尚控股与工美集团实施重组
4月18日,北京市国资委发布消息,近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北京时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时尚控股”)与北京工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工美集团”)重组大会,宣布两家企业实施重组。
时尚控股前身是纺织控股公司,是首都纺织行业的一面旗帜,有着光辉的发展历程和经营业绩。目前,时尚控股拥有雪莲、铜牛、雷蒙、天坛、伊里兰等20余个老字号品牌及时尚品牌,并拥有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铜牛电影产业园、京工时尚创新园、光华视觉工业园、永乐文智园、毛纺时尚中心等多个文创园区。
工美集团成立于1980年,原为集体所有制企业,2000年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主业为工艺美术品制造和商贸服务,是工艺美术行业的领军企业。工美集团长期承担着国家级礼品及表彰奖章奖牌的设计生产任务,在国家的重大任务中屡屡做出重大贡献。在刚刚闭幕的北京冬奥会上,工美集团获得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特许生产商、零售商“双特许”资质,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唯一的官方特许商品旗舰店再次落户工美集团。
此次重组,是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需要;是深化北京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深入实施“十四五”国有经济发展规划的具体实践;是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的重要举措。两家企业都具有文创产业特点,文化内涵丰富,各有优势禀赋。实施重组有利于整合集聚优质资源、提升品牌价值,有利于文化赋能品牌、推动产业升级,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加快转型升级。
近年来,北京市属国企整合不断提速,重组案例频现。就在今年2月,北京国管与城乡集团重组。再往前,2020年8月,京投公司与轨道公司实施重组;2019年11月,城建集团和住总集团、建工集团和市政路桥分别实施重组,一轻控股也与隆达控股合并重组;2019年3月,首开集团与房地集团实施合并重组。
4、鞍本重组:整合融合持续深化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以2021年10月15日新本钢正式揭牌为标志,至今年4月15日,鞍本整合半年目标任务按既定计划顺利完成。鞍本管理体系深入对接,业务协同高效实施,本钢市场化改革走深走实,生产经营稳顺向好,整合效益、改革红利逐步释放。2021年,鞍钢集团实现央企党建工作责任制考评首次晋“A”、鞍本重组顺利完成、经营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三个历史性突破”;今年一季度,在钢材市场大幅波动情况下,鞍钢集团经营效益稳步提升。
目前,鞍钢集团层面股权多元化改革已完成,两家央企中国诚通、中国国新分别持有鞍钢17.826%股权,鞍钢集团建立起多元化公司治理结构;辽宁省国资委将所持本钢51%股权无偿划转给鞍钢事项已完成,本钢成为鞍钢控股子企业,改革成效逐步显现。
重组以来,快赢项目10.82亿元协同效益中,鞍山区域实现3.4亿元,本溪区域实现7.42亿元。本钢充分发挥重组整合带来的规模优势,产供销全链条协同效应显著提升,本钢的对外议价能力大幅增强。”鞍钢集团本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维说,今年一季度,本钢实现营业收入203亿元,实现利润12.91亿元,同比增长55.35%,实现“开门红”;3月末,有息融资较年初下降4.8%,较鞍本重组前降低18.7%。一季度,鞍钢集团利润总额、净利润、铁精矿产量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其中,实现营业收入895.76亿元,同比增长39.43%;实现利润总额83.05亿元,同比增长13.2%;实现净利润68.39亿元,同比增长13.29%;铁精矿产量为1298.13万吨,同比增长3%;鞍钢集团主要指标在中央企业和钢铁行业排名前列。重组带来的聚合利好效应也惠及了广大职工,2021年,本钢在岗职工人均工资较上年增长23.1%,累计为职工发放超利共享利润奖4.7亿元。
鞍本重组整合的顺利推进及良好效果,得到国务院领导、国务院国资委和辽宁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外界对鞍钢集团的良好预期持续提升,职工对企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5、清华控股100%股权拟无偿划转四川省国资委,涉多家“清华系”企业
4月19日,同方股份、紫光国微、诚志股份、紫光股份、启迪环境、学大教育、辰安科技、微芯生物等多家具有“清华系”背景的A股上市公告,清华大学拟无偿划转清华控股100%股权,受让方为四川省国资委,而四川省国资委同意将清华控股100%股权以股权投资方式投入四川能投,投资完成后,最终由四川能投持有清华控股100%股权,但本次无偿划转不改变四川能投作为清华控股100%股权最终承接方的地位。
此次股权划转涉及紫光集团旗下3家上市公司(紫光国微、紫光股份、学大教育)。一位接近紫光集团重整项目的人士告诉观察者网,目前,紫光集团等七家企业正处于重整计划执行期间,本次划转不影响紫光集团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案重整计划的执行工作,可能更多和清华大学的校企改革有关。
据市场不完全统计,巅峰时期,清华大学曾通过清华控股等直接或间接控制89家A股公司,形成A股市场上最大的高校系上市公司。近两年,随着校企改革深入推进,清华系多家A股公司已完成易主。截至2021年9月底,清华控股总资产为613.72亿元,而在2018年末时,清华控股总资产曾高达5173.88亿元。
2018年5月,校企改革启动,中央深改委提出对高校所属企业进行全面清理规范,理清产权和责任关系,要求逐步实现高校与下属企业剥离。
2018年6月,国办发〔2018〕42号文件指出,高校所属企业事企不分、监管缺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资本运营效率不高等问题凸显,给高校资产安全带来风险,对高校持续健康发展造成隐患。文件要求,改革工作分两步推进实施:第一步,2018年起选取部分高校,先行试点,总结经验;第二步,2020年起全面推开,原则上2022年底前基本完成改革任务。
根据中央关于高校企业体制改革的精神,清华产业体制改革于2018年下半年启动,清华大学计划采取的改革方式是部分转让股权,以实现控制权的变更。截至2021年底,清华控股对同方股份、启迪控股、辰安科技、诚志科融等公司的改革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