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新闻咨询讯 》公司动态
国资国企改革新规与简析周报 (20220613-20220619)
阅读数:533
 

2022.06.13-2022.06.19

来源:南京卓远

作者:国资业务二部 

本 期 目 录 |

一、国资国企改革政策及简析 

1、四川省国资委出台18项稳增长政策措施 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

2、河北省国资委印发《关于国有企业开展研发投入“三年上、五年强”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3、甘肃省政府国资委印发《关于稳定省属企业 经济运行 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有关事项的通知》

二、国资相关新闻

1、人民日报:改革蹄疾步稳 国企活力更足

2、经济日报:96家进入世界500强!国企十年成绩单

3、深圳市国资委全力打造阳光采购智慧监督平台 贡献国企改革“深圳探索”

4、广西国资国企纾困解困举措 助力中小企业共同发展

 

 

一、国资国企改革政策及简析

 

1、四川省国资委出台18项稳增长政策措施 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

发文机关:四川省国资委

发布时期:2022-06-17
官网链接:http://www.sasac.gov.cn/n2588025/n2588129/c25136566/content.html

丨政策简析丨

日前,四川省国资委印发《关于贯彻落实扎实稳住经济增长系列政策措施的通知》,出台加快落实免租政策、及时足额支付账款、大力实施降费提质等6个方面、共18项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同时推动四川省属企业以自身的稳增长为稳住四川省经济大盘作贡献。
  支持资金融通。充分发挥四川省属企业市场资源优势,推动以融促产,实现自身优质资信与产业链供应链中小企业共享,畅通上下游资金循环。鼓励小额贷款公司、商业保理公司等金融组织降低融资综合费率、缓收利息或减免利息,积极拓展优质客户,提供融资支持。通过四川资本市场纾困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增资,积极开展差异化、定制化纾困服务。
  强化项目带动。有效发挥国有资本带动作用,持续向产业链中具有高端引领和基础支撑作用的关键环节布局,全力稳链补链固链,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应用场景和市场机会。尽快落地一批省级重大项目,尽早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提前为上下游释放订单需求,稳定中小企业预期。积极采购中小企业优质产品和服务,不得设置不合理条件,限制排斥中小企业参与。
  落实免租政策。坚持“应免尽免、应免快免”,切实加快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房租政策落地。对承租四川省属企业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今年普遍免除6个月租金,力争6月底完成房租减免所有程序,7月底前完成免租工作。
  加大降费提质。强化四川省属企业基础支撑作用,积极落实降费提质要求,加强生产要素保障。落实好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特困行业有关纾困扶持措施,做好特困行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行用电阶段性优惠工作。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出现生产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用水、用电、用气实行“欠费不停供”,允许其在6个月内补缴欠费。
  加大科技创新。落实研发投入预算经费,带动和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参与协同创新。用好政府引导基金和市场化创新合作基金,吸引带动各类资本支持产业链上下游符合国家战略、有技术优势、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突破关键技术、培育新兴产业,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
  足额支付账款。对中小企业账款坚持“应付尽付、应付快付”,杜绝滥用市场优势地位恶意拖欠账款行为。对于出现临时资金周转困难的子企业,集团公司或上级单位要给予临时性资金或增信支持,确保及时足额支付中小企业账款。对于长期合作、信誉良好、履约及时、确有困难的中小企业,可提前支付或预付部分账款。
  同时,四川省国资委将加强对稳增长工作、助企纾困政策落实工作的督促指导力度,对于工作落实不力、完不成任务的企业,将约谈主要负责人,对及时支付中小企业账款、减免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租金等政策执行不到位、走过场、或经核实有关投诉反映问题属实的,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责问责。

2、河北省国资委印发《关于国有企业开展研发投入“三年上、五年强”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发文机关:河北省国资委

发布时期:2022-06-15
官网链接:http://www.sasac.gov.cn/n2588025/n2588129/c25101023/content.html

丨政策简析丨

日前,河北省国资委印发《关于国有企业开展研发投入“三年上、五年强”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国有企业创新创业活力,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实施方案》提出,国有企业研发投入“三年上、五年强”专项行动中,河北省国有企业研发经费和研发投入强度每年保持刚性增长,特别是省国资委监管企业要发挥骨干支撑和带头作用。主要目标分为两个阶段实行。

第一阶段:“十四五”前三年实现“上台阶”。河北省国有企业研发经费和研发投入强度年均增幅均要高于全省“十三五”期间12.5%、1.75%的年均增长水平。其中,河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每年刚性增长不低于20%,工业企业不低于25%;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以上、研发投入强度年均增速达到18.5%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9%以上、研发投入强度年均增速达到21%以上。到2023年底,监管企业研发活动实现“全覆盖”,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投入强度增速均进入全国省级国资委监管企业第一梯队。

第二阶段:到“十四五”末实现“强实力”。河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2%以上、研发投入强度年均增速达到12%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5%以上、研发投入强度年均增速达到10.5%以上。到2025年底,监管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投入强度增速均进入全国省级国资委监管企业前列。作为种子企业,河钢集团、开滦集团、建投集团、高速集团、交投集团、三友集团打造成世界一流;作为后备企业,冀中能源、港口集团、旅投集团、建工集团、信产投、省建研院、地信集团、地矿集团等企业打造成为国内领先、行业一流;作为潜质企业,河钢数字、华药新药、新天绿色、建投数字、东方久乐等打造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为确保取得实效,实施方案要求各企业建立研发投入刚性增长机制、创新项目建设推进机制、研发创新平台培育机制、创新人才引入留住机制、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机制、研发投入目标考核机制、研发创新正向激励机制、宽容失败的容错机制等8项重点举措。

《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各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幅不低于20%、工业企业不低于25%。鼓励企业设立专款专用、独立核算、不纳入保值增值的研发准备金;“十四五”期间,各企业每年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迈向高端技改以及现代服务业的资金比例不低于30%,工业企业不低于40%。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速补齐创新研发短板。

《实施方案》提出,坚持高强度投入、多维度推进,着力打造一批高能级、高水平、标志性研发平台。鼓励企业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到“十四五”末,河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一院一室两站两中心”研发平台达到150家,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

3、甘肃省政府国资委印发《关于稳定省属企业 经济运行 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有关事项的通知》

发文机关甘肃省国资委

发布时期:2022-06-13
官网链接:http://www.sasac.gov.cn/n2588025/n2588129/c25053701/content.html

丨政策简析丨

为落实甘肃省稳经济暨强工业促发展大会精神,落实落细中央和甘肃省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发挥省属企业排头兵、主力军和稳定器作用,全力以赴稳定省属企业经济运行,加强与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着力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好生态,不断增强甘肃经济发展韧性,近日,甘肃省政府国资委印发《关于稳定省属企业 经济运行 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有关事项的通知》。

全力释放产能 提高效益

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细化排产计划,优化检修方案,强化要素配置,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能利用率,增加产品产量,确保企业不停产,尽最大努力扩大排产,实现产能应放尽放、产量稳产增产。

加强对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动态监测和分析评估,及时预警纠偏,防止主要经营指标大起大落,顺畅产销衔接,千方百计压降“两金”,实现产品应销尽销、账款应收尽收,强化风险防控,确保实现六月底“双过半”和“全年红”。

深入开展省属企业亏损专项治理行动,全面实施增收节支,全力推进止亏减亏,力争年底前实现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50%、亏损面同比下降80%以上目标。

有效提升资源能源保障能力

积极拓展原材(燃)料供应渠道,全力保障生产要素供需平衡。资源型企业要加大找矿选矿和资源综合利用力度,抓住政策机遇期,稳妥有序实施资源项目,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加快在建资源类项目建设,尽快释放产能。

承担电力电煤保供任务的企业,要全面落实电力电煤保供协调机制、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积极采取冬煤夏储、中长协有效履约、保障电煤库存、稳定电力保供等措施,确保完成电力电煤保供任务。

支持省属企业联合投资,加快建设新能源项目,提高清洁能源就地消纳能力,加速推进已规划的煤电项目建设,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多能互补能源体系。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抓紧实施一批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6+1”行动重点项目实施,确保省属企业产业类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在10%以上、力争达到15%,“十四五”规划储备的产业类项目,力争年内开工率达到70%以上。

加快公路、铁路、机场和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进度,用足用好财政金融支持政策,积极申请专项债券,多方筹措项目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确保年内完成800亿元以上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任务。

积极盘活存量资产,对企业改革发展无战略安排的非主业资产和低效无效资产,通过培育优化、引进战投、交易转让等方式处置盘活,支持企业将资产处置回收资金优先用于再投资,提升资产运营质量和资源配置效率。

促进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支持省属企业以上下游产品供应合同为依托,及时为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确权和信用赋能,助力中小企业拓展融资渠道,提高资金融通能力。支持省属企业金融类子企业积极拓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帮助上下游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缓解中小企业偿贷压力。

12户省属“链主”企业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围绕22条产业链推动重点项目尽快落地实施,年内力争完成产业链项目投资100亿元以上,提前为产业链上下游释放订单需求,稳定中小企业市场预期,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继续面向社会推介一批有色冶金、煤炭能源、装备制造、数字智能、文化旅游、中医中药、特色农业、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混改项目,支持省属企业通过引资入股、股权投资、产业共建等方式,与民营企业深化合作。

 

 

 

二、国资相关新闻

 

1、人民日报:改革蹄疾步稳 国企活力更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方针,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以来,国企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提供了有力支撑,使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表示,国资国企系统将善作善成,以更大力度决战决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国资监管体制

体制机制更完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

 

三年行动中,国资国企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党的领导全面加强。

 

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通过开展三年行动,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得到明确和落实。目前,全部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地方一级企业、绝大多数中央企业和地方重要子企业均制定了“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党组织与董事会之间的权责边界更加清晰、决策程序更加规范。

 

——董事会实现应建尽建。

 

指导子企业完成董事会议事规则及权责清单修订,严格执行“全体董事和全体外部董事双过半出席”等要求;建立182人的外部董事人才库,开展“小组制”委派;新设外部董事管理部……近年来,中国建筑多措并举,让董事会运作更规范、决策更高效。

 

应建尽建,配齐建强。目前,1.29万户中央企业子企业、2.63万户地方国有企业子企业均已设立董事会,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的比例分别达到99.6%、96.7%。

 

——完善经理层行权履职机制。

 

自2010年投产后连续10年亏损,2021年扭亏为盈、实现盈利2194万元,中铝集团所属华中铜业的经营好转,离不开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2名原经理班子成员退出,市场化引进2名班子成员,内部新选聘1名中层干部为职业经理人。三年行动中,中铝集团对51家下属企业的149名经理班子成员实施此项改革,推动多家企业扭亏脱困。

 

推广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一系列改革举措,让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积极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通过开展三年行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也更加健全。目前,37个地方国资委均完成权责清单制定完善工作,35个地方国资委针对不同企业进行了分类授放权。各级国资委逐步实现管资本与管党建相结合、履行出资人职责与履行国资监管职责相结合、党内监督与出资人监督相结合的“三个结合”。

 

推进重组整合,加快转型升级,持续瘦身健体

结构布局更优化

 

今年一季度,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9万亿元,同比增长15.4%;累计实现净利润4723.3亿元,同比增长13.7%。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取得这一成绩,和中央企业实力增强关系密切。三年行动开展以来,国资国企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让资源配置效率持续提升、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更加有力。

 

——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全面推进,国有资本在重要行业领域的控制力更强。

 

今年一季度,矿山和冶炼分离产量提升15%以上,实现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大幅增长41%和65.7%。这一良好业绩,属于2021年12月刚刚挂牌成立的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由中国铝业、中国五矿、赣州稀土等公司稀土板块整合而来的中国稀土,打通了稀土产业链上下游,未来将努力打造一流稀土企业集团。

 

——重组整合,有利于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三年行动中,类似“动作”还有很多

 

中央企业层面,中国星网、中国电气装备、中国物流集团挂牌成立,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联合重组,中国电科重组中国普天,鞍钢重组本钢,国家管网资产重组顺利完成。地方企业层面,福建、四川等地推动交通、建筑等领域企业“强强联合”,打造产业集团。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更强。

 

在生态环保领域,布局水处理、固废处理等业务;在新材料领域,投资陶瓷基复合材料领军企业;在数字经济领域,并购电子数据取证行业龙头企业……近年来,国投集团通过直接投资与基金投资“双轮联动”,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南方电网持续加大电网和相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年投资规模千亿元以上;江苏、浙江宁波等地企业90%以上新增投资投向先进制造、新能源、现代服务业……三年行动中,国资国企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布局力度,收获了更强发展动能。

 

——非优势国有资本退出科学有序,更多国有企业实现轻装上阵。

 

从巨额亏损到扭亏为盈,再到去年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包钢(集团)公司靠的是瘦身健体、降本增效等改革。包钢近年来建立完善劣质企业退出机制,对“僵尸企业”和亏损企业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出清”,推动资产盘活止损。

 

瘦身健体,轻装上阵。2016年至2021年底,中央企业共“压减”法人户数1.9万余户,占中央企业总户数的38.3%,推动管理层级控制在5级以内;“两非”(非主业、非优势)、“两资”(低效资产、无效资产)清退主体任务基本完成,全国纳入名单的“僵尸企业”处置率超过95%,重点亏损子企业三年减亏83.8%。

 

三年行动中,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2021年,中央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实施混改项目超过890项,引入社会资本超过3800亿元。混改企业坚持“以混促改”,在完善公司治理、市场化选人用人、中长期激励、全员绩效考核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

内生动力更充足

 

打造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工程,研发“天鲲号”自航绞吸挖泥船等“国之重器”,突破长大桥隧、海工装备等关键核心技术……近年来,中交集团的创新成果接连问世。

 

“一方面加大投入,将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高至3%。另一方面深化改革,把‘位子’交给市场,把‘薪酬’交给业绩。”中交集团有关负责人列出一组数据:所属各级子企业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及不胜任退出比例达到8.89%;不同单位领导人员薪酬差距最高达3倍

 

三年行动中,国资国企加快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有效激发了企业内生动力。

 

——推动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让管理人员能上能下。

 

中国五矿推行“双对标双70”契约化管理模式,经理层成员年度业绩考核未达到70分(满分100分)或年度业绩考核主要指标完成率低于70%,企业董事予以及时解聘;中国节能为经理层成员设置具有科学性、挑战性的契约目标,绩效薪酬与业绩考核结果“强挂钩”……截至3月底,全部中央企业集团和97.3%的地方一级企业已建立对子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制度。2021年,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竞争上岗人数占比分别达到42.9%、37.7%,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人数占比分别达到4.5%、3%。

 

——全面推进市场化用工,让员工能进能出。

 

陕西省国资委全面推进市场化用工,一级企业及各级子企业中,99.3%建立了公开招聘制度;南方电网实施轮岗、降岗、待岗、退出管理机制,畅通员工退出通道……今年以来,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及各级子企业公开招聘人员占新进员工总数的99.5%;地方一级企业及各级子企业公开招聘人员占新进员工总数的99.6%。

 

——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让收入能增能减。

 

“实施骨干员工持股以来,越来越多科研人员走出办公室、走向钢厂车间,爬高炉、巡产线,探索智能化升级方案。”在中冶赛迪信息智能制造事业部负责人于目奎看来,科学的激励机制点燃了员工热情,为企业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开拓新市场空间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国新在所属上市公司全部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南方航空分层分类建立差异化薪酬弹性机制……一系列激励约束举措更好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使投入产出效率明显提高。2021年,中央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69.4万元/人,同比增长17.5%。

 

 

2、经济日报:96家进入世界500强!国企十年成绩单

 

6月17日, 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新时代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情况。“这十年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成熟定型的十年,是国有企业发展最全面、活力效率提升最显著、布局结构优化最明显的十年。”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表示。

 

国有企业是大国顶梁柱。通过10组数据,全景式扫描十年国企改革发展成就。

 

去年96家国企进入世界500强

 

“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取得可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翁杰明表示。

 

我国国有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数量,从2012年的65家增长到2021年的96家。国企在船舶、钢铁、能源、建筑、水运、装备制造等领域打造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行业领军企业。

 

国有企业有力增强了我国经济实力。截至2021年底,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59.3万亿元,比2012年底增长2.6倍,年均增长15.4%。2012年至2021年,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11.4万亿元,年均增长9%,超过GDP年均增速2.3个百分点。

 

中央企业净利润实现倍增

 

中央企业突出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综合实力和经营效益不断迈上新台阶。截至2021年底,中央企业资产总额75.6万亿元,比2012年底增长141.1%,连续跨越了40万亿、50万亿、60万亿、70万亿四个大关。

 

2012年至2021年,中央企业净利润从0.9万亿元增长至1.8万亿元,年均增长7.9%。2021年中央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8%,比2012年提高1.8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强度为2.5%,比2012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69.4万元/人,比2012年增长82%;资产负债率总体稳定在管控线以内,近年来持续下降。

 

26组47家央企实施重组整合

 

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国资央企大力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有26组47家中央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实施重组整合,中央企业数量从117家调整至97家。

 

深入开展瘦身健体,加快处置不具备优势的非主营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截至2021年底,中央企业从事主业的子企业户数占比达93%,主业投资占比达97%,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领域的营业收入占比超过70%。

 

逾2000万退休人员基本实现社会化管理

 

十年来的国企改革,特别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深入实施,有效解决了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公司制改制全面完成。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统一,国有企业全面完成“党建入章”,绝大多数企业制定了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基本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外部董事占多数。

 

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收官。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2万多个各类公共服务机构、1500万户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基本完成分离移交,超过2000万退休人员基本实现社会化管理,有力解决了长期以来政企不分、社企合一的问题。

 

近70家中央企业布局新基建

 

国有企业力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布局,拓展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近5年,中央企业在新能源、新材料、5G应用等战略性新兴领域的投资额年均增速超过20%。

 

近70家中央企业超过700户的子企业在新基建领域加大布局,2021年投资超过4000亿元,“十四五”期间规划投资项目1300多个,总投资超过10万亿。

 

建成700多个国家级研发平台

 

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国有企业发挥国家队作用。十年来,中央企业建成了700多个国家级研发平台,7个创新联合体,累计投入研发经费6.2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0%。2021年底,拥有研发人员107万人,比2012年底增长53%,拥有两院院士241名,约占全国院士总数的1/7。

 

近年来,中央企业取得以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北斗导航、5G应用、国产航母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成果,建成了港珠澳大桥、白鹤滩水电站、深海一号油气田等一批标志性重大工程,极大振奋了中华民族自信自强的志气、骨气、底气。

 

改制重组引入社会资本逾2.5万亿元

 

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力促进经营机制转换。2013年以来,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引入各类社会资本超过2.5万亿元,目前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分别超过了70%和54%,一大批企业以混促改,完善公司治理,提高规范运作水平,深度转换机制,活力和效力显著提高。

 

“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三因三宜三不’的原则,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不设时间表,积极稳妥地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彭华岗表示。

 

央企海外资产总额近8万亿元

 

国有企业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持续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目前中央企业拥有境外机构和项目超过8000个,资产总额近8万亿元。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中老铁路等一批标志性的工程成功落地,并且运营良好;高铁、核电等一批高质量产品走出国门,有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走出去。

 

划转1.2万亿国有资本补充全国社保基金

 

“十三五”时期,国有企业累计上交税费17.6万亿,约占到同期全国税收收入的1/4,76家中央企业划转1.2万亿国有资本补充全国社保基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以赴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2016年以来,国资委和中央企业累计派出挂职扶贫干部3.7万人,投入帮扶资金上千亿元,定点帮扶的24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脱贫摘帽。

 

参与雄安新区项目逾900个

 

在落实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方面,国资央企聚焦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深入开展央地协同合作,党的十八大以来签约项目3849个,参与雄安新区项目超过900个。

 

 

3、深圳市国资委全力打造阳光采购智慧监督平台 贡献国企改革“深圳探索”

 

深圳市国资委深入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部署,强化制度创新、科技赋能,系统集成打造全覆盖、全要素、全链条阳光采购智慧监督平台,有效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助力企业提质增效控风险。

 

一是健全制度体系。印发建立健全市属企业要素交易综合监管体系、加强采购综合监管等制度文件,完善岗位制衡,强化关键环节管控和监督联动。对平台功能定位、建设内容及实施方案进行整体规划,构建深圳市国资委监督指导、直管企业履行主体责任、采购平台提供专业服务三层次责任体系,提升采购效益,防止权力滥用。

 

二是梳理合规风险。制定负面清单,设置259个采购关键环节监控点和159个智能风险指标,分类分级精准管控,对重点项目进行精准督查、实时跟踪。

 

三是提升数智化水平。参考《国有企业采购操作规范》标准,公开采购的全品类、全方式,引导企业灵活运用,公开采购关键领域、重点环节风险监控点,提醒企业主动预防。同时,穿透展示监测采购全貌,横向企业对比、纵向趋势分析,为监管部门和企业综合管控提供参考依据,识别预警提示信息并依规处理。

 

四是闭环跟踪督导。组织开展政策讲解、实操培训、专项检查等工作,及时指导平台建设,及时跟进企业和交易平台整改落实进度,发挥好由企业纪委统筹纪检监察、监事会、财务总监、内审、风控、内控等联合监督优势,压实企业监管责任。

 

五是扩大成果运用。推动平台主动与中国招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对接,开放企业系统与平台对接,方便企业“一键推送,同步发布”。主动与深圳市纪委监委智慧纪检系统对接,实现监管部门实时在线监管。

 

 

4、广西国资国企纾困解困举措 助力中小企业共同发展

 

中小企业是市场的重要主体,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繁荣市场、促进就业、维护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中小企业受疫情冲击最大,面临回款不畅、成本高企、资金紧张等突出困难。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为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着力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生态,不断增强广西经济发展韧性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近日,广西国资委出台一系列中小企业帮扶政策举措,推动国有企业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解中小企业燃眉之急、渡过难关,着力实现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纾困解难促进协同发展。广西国资委制定印发《自治区国资委关于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促进协同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纾困解难通知》)。《简称纾困解难通知》立足于中央及自治区出台的文件,从执行层面重点突出7个方面提出18条举措,推动国有企业积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有力有效帮扶中小企业,着力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生态,不断增强广西经济发展韧劲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彰显国资国企担当。

 

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一是加大支持推动融通创新,发挥国有企业科技引领和带动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产业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作用,立足主责主业,吸引带动各类资本支持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符合国家战略、有技术优势、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二是强化引领带动实现协同发展,有效发挥国有资本带动作用,持续向产业链中具有高端引领和基础支撑作用的关键环节布局,全力稳链补链固链,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应用场景和市场机会;推动各项稳增长措施落实落地、不断加力,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尽快落地一批“十四五”规划明确的重大项目,尽早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提前为上下游释放订单需求,稳定中小企业预期;积极采购中小企业优质产品和服务,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深化供需精准匹配,规范采购交易行为,不得设置不合理条件,限制排斥中小企业参与;围绕主业,加强与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中小企业合作,积极通过投资合作、项目合作、产业共建等方式,支持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发挥产业链核心作用,更好发挥特殊关键时期国有企业在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等方面的龙头带动作用,为受疫情影响的上下游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必要支持。

 

压实责任加快政策落地。广西国资委和各企业将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有效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的高度出发,落实落细各项支持政策,让上下游广大中小企业“看得见、摸得着、有感受、得实惠”,关键时刻彰显国资国企担当。着力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工作机制,把支持政策落实工作压实到每一个企业主体,确保组织到位、工作到位,规范内部受理、审批、反馈和统计等程序要求,提高纾困解难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