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新闻咨询讯 》公司动态
乡村振兴新观察3|如何做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的总结评估——以南京市为例
阅读数:295

 

背景:乡村振兴战略是习总书记曾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七大战略之一,在中国“省-市-县-乡-村”的行政管理框架下,县城成为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纽带。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县城经济发展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实现乡村振兴,打破中国城市和农村发展不平衡现状的重要一环。早在2020年,发改委就发布了县城补短板强弱项“1+N+X”系列政策文件,今年又发布了如《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关于支持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的通知》、《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等重要政策,将建设重点放在县城上,强调县城经济将为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更加有力的载体。

 

来源:南京卓远

 

 

 

背景分析

 

地区专项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实施是统筹乡村振兴工作的纲领,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成果落地的有效手段,2022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第一个五年规划的关键收官年,各地乡村振兴工作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及时开展规划的总结评估,不仅是国家政策制度层面的基本要求,还可以巩固提炼地方乡村振兴建设成果及优秀经验,及时发现规划执行过程中的短板与问题,对标找差,有效提高地方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成色,为下阶段的乡村振兴战略更向高质量迈进奠定坚实基础。

 

就南京市而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是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的新引擎和硬任务,是事关全市发展的大命题,是必须要做好的大文章,是解决新时代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随着《战略规划》的落地实施,南京市乡村振兴工作持续稳步推进并取得初步成效,在此规划收官年,运用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法论对规划实施过程、成果等进行论证,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规划成果进行检验,能深入剖析出南京市战略发展规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良好发展模式,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诸多问题,对巩固南京市乡村振兴工作成效和指导下一个阶段的实施路径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外,就国内形势而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评估工作正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的影响,各地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仍有一定的差距,也加剧了全国层面开展战略评估工作的难度。南京市作为江苏省乡村振兴走在前列的典型城市,通过科学评估的思路,加快评估形成乡村振兴新发展的南京市有效机制、路径和模式并推广,有利于推动江苏省乃至国家战略规划评估工作的标准化建设,亦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

 

 

 

 

规划综述

 

(一)规划总貌

 

南京市作为世界级城市群的特大城市、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省会城市,国内城镇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最高的代表城市,要努力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先行探索,为大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示范引领,在乡村振兴中走在全国前列。2019年3月,在充分结合南京市乡村振兴工作现状条件及地域特色,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江苏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等上位规划,高度融合《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宁委发〔2018〕23号)、《南京市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2年)》(宁委办发〔2018〕48号)等文件精神,紧密围绕高质量推进“强富美高”新南京的发展思路,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经多轮讨论和修改调整,最终形成《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明确了规划起始年为2018-2022年,展望到2050年,提出了战略规划实施阶段在发展目标和重点工程两个方面的总体要求,细化了优化乡村振兴空间格局、高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培育乡村经济新动能、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完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创造乡村美好生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等八个专项的实际内涵,构建了强化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体系等。

 

(二)核心内容

 

立足发展,着眼重点,《规划》对南京市乡村振兴工作的发展目标、指标考核、主要任务、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等核心板块进行了细化阐述。

 

1、多轴线发展目标

《规划》以时间轴线为基准,分别提出了至2020年、2022年、2035年和2050年四个时间节点的发展目标。即至2020年,各项措施稳步实施并发挥效益,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走在全省前列,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至2022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突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形成具有南京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和经验,阶段性成果初显;至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率先在全国、全省实现农业现代化,初步形成具有广泛美誉度的美丽乡村;至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构建起城乡融合发展新典范,全面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2、多维度指标考核

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的发展要求,经细分,形成了具有南京市特色的33个子指标考核体系,其中,产业兴旺类考核指标9个,生态宜居类考核指标7个,乡风文明类考核指标5个,治理有效类考核指标6个,生活富裕类考核指标6个。33个考核指标中,有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行政村占比、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区域供水入户率、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等5个约束指标,其余均为预期指标。此外,为突出南京乡村振兴成果和地区特色,南京市新增农村电子商务销售额、高标准农田占比率、农业机械化水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灌溉水利用系数、各类市级以上美丽乡村建设(自然村)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覆盖率7个预期性指标。

图1 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指标(*代表南京特色指标)

 

3、多方面进度统筹

《规划》从进度统筹的角度出发,围绕重大工程布局重点项目,立足重点项目统筹主要任务,多方面合力助推乡村振兴工作稳步实施。针对上文提到的南京市乡村振兴十大重点工程,南京市积极实行以规划为引领、以目标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推动全市乡村振兴工作落地生效,配套发布了《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重点项目(2018-2022)》,并对重点项目进行统筹安排,出具了分年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重点任务清单和重点项目清单,明确了各个部门主要任务,季度实施进度安排,分管领导、责任处室及联络员等,其中,2019年统筹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27个部门,落实44项主要任务的推进工作,并组织部分项目的验收工作,总结经验;2020年统筹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等25个部门,落实37项主要任务的推进工作,2022年统筹24个部门,组织发放37项主要任务。

 

 

 

评估构想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总结评估工作是一项“过程、成效、发展”等多元素高度融合,主观综合评判与客观科学评价紧密结合的评估活动,它是以评估工作开展的具体时间节点作为阶段性时效年对规划实施全流程进行的系统性评价。

 

根据上述对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综述,明确2018年为总结评估的基准年份,当前2022年为评估时效年,2035年、2050年为规划“阶段性”远期展望年,并按照整理分析-经验总结-局部调整-优化实施的基本路径开展总结评估,在坚持独立客观、规范科学、全面真实、持续发展四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形成了“三个阶段、五大方面”为特色的南京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评估的总体构想。即围绕战略规划全过程回顾(2018~2022年)、当前实施成效(2022年)及后续可持续性(2023~2050)三大阶段,开展实施程度、实施保障、实施满意度、实施效用和实施环境五大方面的专项评估内容,进而系统地体现出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总结评估集回顾与展望于一体 “客观评价、主观评判”的内涵。

图2 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总体评估构想

 

(一)实施程度评价

 

战略规划实施程度评价一般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当前南京市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和战略规划各节点目标进行对照,全面反映南京市现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各项内容的实施情况,尤其是战略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总体要求、重大工程和主要任务等方面的实施情况,准确评价现行战略规划实施进度的快慢与实施质量的优劣。

 

(二)实施保障评价

 

实施保障评价主要是评价战略规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法规体系、制度体系、行政体系和规划编制体系等方面的内容,是支撑并推动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落地的有力保障,涉及土地、金融、财政等诸多方面。

 

(三)实施满意度评价

 

战略规划实施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满足乡村振兴各参与群体的多元化合理需求,乡村振兴工作所提供的各项成效只有能够满足公众的需要,并被公众所接受和认可时,政府才是有绩效的,只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实施达不到公众满意度的标准要求,那么战略规划的实施都是需要及时作出调整的,因此,需要开展满意度调查工作,并进行评价。

 

(四)实施效用评价

 

实施效用评价多以具体问题为导向,通过乡村振兴工作推进现状与战略规划编制时的基础条件和存在问题进行比对来进行综合评价,是考核战略规划实施成果的重要依据,一般通过构建多维度且可标准化处理的指标体系,对战略规划现阶段的实施成果进行综合评价,能较全面的反应战略规划的实施成效。

 

(五)实施环境评价

 

实施环境评价主要是对乡村振兴可能存在的外部环境进行主观评判,包括外部政策变化情况、发展思路是否存在转变、区域发展格局变化情况、偶遇性重大项目落地机会等方面,不仅需要把握以上各项内容的实质,更需要对其影响进行深入全面的解读和评断,是保障战略规划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指标构建

 

(一)构建准则

 

立足针对性和全面性。针对性是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评价指标的选取一定要针对国家对乡村振兴发展的二十字总方针,有效突出和引导。全面性主要是考虑评价工作是一个总体的工作,只有指标相对全面,才能综合反映战略规划的实施情况。

 

融合特质性和可比性。特质性是在指标的选取上一定要充分考虑南京市的特质,评价体系要能方便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本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情况的考评需求。可比性则是为了在和其他典型区域进行横向对比和拓展应用时,可以在突出城市差异的基础上快速建立一套类似的评价指标体系。

 

突出创新性和发展性。现阶段国家级地方对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的总体评价工作正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指标体系的搭建需要在规划评价的传统思路上结合乡村振兴的发展实质进行创新,可以创新的引入一批新方法和新体系。发展性是指指标评价体系需要深入考虑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站在未来长远的角度,丰富指标体系的内涵。

 

结合科学性和实用性。考虑乡村振兴涉及的指标数量过于广泛,且存在可量化指标和不可量化指标两种,对于非量化指标,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因此,在指标的选取上需要进行科学论证,尤其是二三级指标的选取,需要能够准确反映各项指标的具体内容,尽量避免一些不能通过计算来进行标准化处理的非量化指标,确保最终指标可以科学有效的反映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果。

 

(二)构建思路

 

围绕上述五大评价,落脚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重点和城市特质,构建多级指标体系。南京市乡村振兴工作开展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尤其是规划考核指标方面,构建的33个考核指标中有7个是具有南京特色的。因此,考虑以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中提出的五大类三十三项目指标作为重点,并根据指标构建的原则,对其进行丰富,将五大评价内容有效融合该指标体系之中,最终构建评价领域、评价要素和评价指标多级指标体系。

 

(三)构建方法

 

理论研究法。立足国家、南京市现阶段乡村振兴发展实际水平,通过对过往理论研究成果的整理、归纳、分析,总结符合南京市发展现状的通用评价方法,为构建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指标体系提供参考。

 

问卷访谈法。为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有需要也有必要开展南京市乡村振兴各级工作人员、干部、村民的问卷访谈工作,获取一手真实资料,可以有效提高指标体系的实际性、时效性和真实性。

 

对标分析法。在开展南京市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可以充分结合国内其他典型区域乡村振兴实施的成果,进行对标分析,找出指标体系的共性和特性,加深对乡村振兴发展的认知和理解,提高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四)评价方法

 

受制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复杂性,其实施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难以清晰地界定哪些是由战略规划的实施而产生的,加之,战略规划实施具有空间、时间上的扩散性和关联性,各项指标之间的影响难以准确的界定,导致各项指标具有较强的个性,难以用同一种标准进行评价,因此,需要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以便于进行综合评价。

 

德尔菲法。也称专家调查法,即通过收集多个专家的意见对一些特定的对象进行综合评价,该种方法最早用于科技领域或商业领域里对某个疑难问题或市场未来发展的意见,随着研究主体的不断丰富,如今更多用于对某些特定对象的评价上,在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总结评估中,有一部分指标体系不具备直接评价的条件,可以考虑运用该方法进行标准化处理,提高指标的可利用性。

 

层次分析法。是计算各指标之间权重值最为常见和有效的方法,因此,对于标准化处理之后的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打分赋值,形成具有南京市本地特色的指标权重值。

 

 

 

 

工作建议

 

目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的总结评估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各地纷纷探索建立科学有效可推广的评价指标体系,南京亦不例外。本文在总结南京市乡村振兴工作成果和战略规划内涵解读的基础上,提出了总结评估工作开展的基本构想、初步指标体系及相关方法论的选择,形成了一定的思考。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是一项庞大而长久的工程,其评估工作也将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指标体系的连续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还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建立健全总结评估指标体系。战略规划评估工作开展离不开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的指标体系,面对地区差异化的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模式,亟需各地建立标准化的评估指标体系,进而推动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总结评估工作的开展。

 

创新推动指标体系动态监测库构建。战略规划评估工作不是某一个时间节点的任务要求,而是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长期工作需求,为推动评估工作的常态化发展,就需要各地在常规可量化指标方面,构建实时动态的可视化数据库系统作为基础数据支撑。